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近红外光谱微量分析方法研究

郝勇  
【摘要】: 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具有高效、快速、成本低、无污染且不破坏样品等优点。它不仅可用于实验室内分析,而且在现场快速检测和实时在线分析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红外光谱谱峰较宽且重叠严重,必须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校正模型才能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然而,在校正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代表性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提供其组分或性质已知的数据来建立和维护模型。此外,近红外光谱产生于分子振动光谱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主要记录含氢基团(C-H,O-H,N-H,S-H)的吸收信息,吸收较弱,因此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较低。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本文针对近红外光谱建模时校正样本的设计问题,开展了近红外光谱简约定量分析模型的构建方法研究并用于复杂样品的定量分析;针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检测灵敏度较低的问题,开展了样品吸附富集预处理结合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用于提高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检测灵敏度的研究。 1.针对复杂样品近红外光谱分析中校正集的设计问题,探讨了标准样品参与复杂样品建模的可行性。通过标准样品和复杂基质样品共同构建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模型,考察了波段筛选和建模参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LS方法建立定量模型时,校正集样品性质应该尽量与预测集样品相似,当样品的性质相差较大时,适当增加校正集样品的差异性可以使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同时,波段优选对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2.为了对烟草中绿原酸含量实现快速准确的定量分析,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烟草提取液和绿原酸标准溶液组成的混合样品集进行PLS回归分析,通过选用不同的建模样品,讨论了提取液中共存组分对绿原酸定量模型的影响。选用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技术,结合间隔偏最小二乘(interval partial least squares,iPLS)对绿原酸的建模区域进行优选,建立了绿原酸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波段筛选有效地消除了共存组分的干扰,绿原酸标准溶液样品结合部分烟草提取液样品可以建立准确、稳健的分析模型。该方法可以作为烟草行业分析绿原酸的有效手段。 3.为了改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灵敏度较低的弱点,在使用近红外光谱对目标组分进行检测时,引入了吸附富集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以饮料中低含量的苯甲酸和山梨酸为分析对象,以氧化铝为吸附材料对两种目标物进行吸附,吸附后氧化铝的漫反射光谱用于建模和预测。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吸附富集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近红外光谱的检测灵敏度,采用PLS回归的多元校正方法可以消除吸附剂表面共吸组分对目标组分的干扰。 4.低浓度水体有机污染物的快速定量分析是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实现水体中低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快速分析,选取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对废水中的苯酚和对硝基苯酚进行吸附富集,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树脂吸附结合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方法实现了低浓度苯酚和对硝基苯酚的同时定量分析,为水体中低含量组分的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同时,该工作也说明了树脂吸附预富集是一种有效地提高近红外光谱分析灵敏度的方法。 5.为了对复杂体系中低浓度氨基酸进行定量分析,以氨基酸混合物标准溶液以及合成饮料中的氨基酸和氨基态氮为研究对象,采用凝胶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其进行吸附富集预处理,结合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了不同离子交换树脂对定量结果的影响,比较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LS-SV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树脂吸附富集预处理方法的引入,实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定量分析低浓度氨基态氮的目标,而对每种氨基酸单独进行定量分析的结果较差;离子交换树脂的颜色、孔径以及类型对氨基态氮的定量结果没有影响;LS-SVR的多元校正方法的预测结果略优于PLSR的预测结果,合成氨基酸饮料中复杂基质的存在不会影响氨基态氮的预测结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5条
1 黄华;祝诗平;刘碧贞;;近红外光谱云计算分析系统构架与实现[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08期
2 赵洪涛;孙岩;郭一畅;蔡文生;邵学广;;近红外光谱用于低温水结构的分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20年09期
3 刘大鸿;刘雅丽;张家宝;胡志琳;杨升;郑斌;;近红外光谱在保障现代粮食供应中的应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年09期
4 马晓青;蔡皓;刘晓;刘静静;李松林;蔡宝昌;;近红外光谱在中药鉴别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2年07期
5 刘军;吴梦婷;谭正林;李威;;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中数据的分析方法概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6 周玮婧;;近红外光谱在果蔬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7 刘发龙;马新刚;程福银;何峻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快速分析上的应用[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8年04期
8 王海水,汪冬梅,席时权;近红外光谱在品质分析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2年03期
9 李春峰;;近红外光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年02期
10 艾立;梁琼麟;罗国安;杨辉华;王义明;;近红外光谱在药学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08年06期
11 蒋雪松;张斌;赵天霞;熊超平;沈飞;何学明;刘琴;周宏平;刘兴泉;;小麦呕吐毒素污染可见/近红外光谱快速筛查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年12期
12 郭恒光;朱默;黄敬沁;;喷气燃料近红外光谱建模样本选择方法研究[J];山东化工;2020年24期
13 刘贵宾;陈立群;;近红外光谱和磁化率在金矿预测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年05期
14 王仕平;刘卿;刘惠民;邓国泉;;近红外光谱快速鉴别金水宝胶囊的真伪[J];中国药事;2013年11期
15 余俊;张剑锋;左言东;项中华;;近红外光谱一致性检验方法快速鉴别风湿骨痛胶囊真伪[J];安徽医药;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邵学广;蔡文生;张妍;盛楠;;近红外光谱在复杂体系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吴海云;崔传金;韩小平;左月明;;近红外光谱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邵学广;崔彩静;蔡文生;;近红外光谱间接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涂家润;卞希慧;蔡文生;邵学广;;一种近红外光谱建模数据质量评价的新方法[A];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臧恒昌;孙春晓;;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用于糖胺聚糖分析的展望[A];中国药学会全国多糖类药物研究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邵学广;卞希慧;蔡文生;;近红外光谱多元校正方法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马海涛;丁东;崔继承;唐玉国;;近红外光谱在无创血糖监测中的应用[A];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蔡皓;马晓青;刘晓;刘静静;李松林;蔡宝昌;;近红外光谱在中药鉴别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A];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丁东;赵振武;崔继承;唐玉国;;葡萄糖粉末近红外光谱的测量[A];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李祥辉;林振宇;林燕琴;林艺冰;杨方;王丹红;陈国南;;傅里叶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塑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1 陈达;胡斌;邵学广;苏庆德;;近红外光谱的光谱干扰消除和奇异点识别[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12 袁洪福;褚小立;陆婉珍;魏东;;在线近红外光谱成套分析技术及其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3 周艳梅;郝亚洁;刘晓龙;段晓颖;;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技术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研究[A];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4 李敬岩;褚小立;田松柏;;红外光谱方法在原油及油品分析中的应用[A];科学仪器服务民生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5 刘智超;蔡文生;邵学广;;基于小波变换多模型的近红外光谱共识建模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6 武中臣;徐晓轩;杨仁杰;俞钢;张存洲;;互相关分析在近红外光谱模型传递中的应用[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17 崔继承;赵振武;丁东;唐玉国;;纳米自洁净玻璃近红外光谱特性分析[A];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8 梁逸曾;范伟;陈爱明;张志敏;;近红外光谱软件的设计和实现[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9 范伟;梁逸曾;袁大林;;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0 杨慧;辛茜;陈德经;夏冬辉;;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大鲵深加工产品掺伪鉴别及纯度检测[A];2019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郝勇;近红外光谱微量分析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单瑞峰;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及温度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3 张晓宁;古代丝织品老化特征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4 吴习宇;花椒产地、新陈度及掺伪的近红外光谱鉴别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5 袁晓红;石墨相氮化碳及其衍生物的结构表征与高压稳定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6 王洁;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梨树叶片氮含量无损诊断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7 王洪亮;中波红外光谱偏振成像技术及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年
8 王建旭;基于电磁波谱的猪肉水分含量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9 武子玉;矿物近红外光谱信息提取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杜国荣;复杂体系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11 陈香维;猕猴桃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2 肖航;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水泥生料成分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20年
13 宦克为;小麦内在品质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14 徐静;基于超额红外光谱的溶液结构和探针研究[D];清华大学;2019年
15 樊玉霞;猪肉肉糜品质与安全可见/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6 王学顺;近红外光谱信息提取及其在木材材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17 谷牧;基于红外光谱的目标特征提取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21年
18 贺英;基于半监督和迁移学习的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9 陈奕云;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土壤部分重金属含量提取[D];武汉大学;2011年
20 薛晓康;电化学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的应用与发展[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阳;核方法在近红外光谱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2 杨晓亮;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鸡蛋分选技术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9年
3 涂昆芳;原位红外光谱用温控电极的校准及其对乙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9年
4 李悦;基于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的木材树种与密度无损检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5 雷玉;双螺杆共混挤出过程的近红外光谱沿程测量与表征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6 杨卫梅;禾谷类、豆类老化种子的红外光谱鉴别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7 王博;液体肥组分的红外光谱快速测量方法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8 高柳絮;中波红外光谱成像系统设计与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9 赵毅;中国抚顺、墨西哥和缅甸琥珀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10 王安琪;HCl气体红外光谱的测量与计算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11 凡建;基于近红外光谱传感器的便携式食品检测器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9年
12 汤菲菲;基于红外光谱的棉花内在质量指标分析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8年
13 闫宇;基于多尺度波谱技术的冷冻鱼糜蛋白变性机理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14 王立双;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木材干缩湿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
15 邱杨杨;名义上无水矿物水含量的非偏振红外光谱测定[D];南京大学;2019年
16 路敏;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无损检测[D];兰州大学;2019年
17 尹赫;量子振动微扰方法计算红外光谱:研究乳酸脱氢酶活性中心异质性[D];吉林大学;2019年
18 闫文丽;快速检测红枣中功能成分的光谱信号处理与识别[D];新疆大学;2019年
19 吴方斌;易混中药饮片及染色红花的红外光谱鉴别[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年
20 万萍;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对不同茶类的鉴别[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都;红外光谱“把脉”开施肥“药方”[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8年
2 史春香 杨悦武 郭祝元;近红外光谱用于中药质控前景广阔[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张东风 本报记者  ;红外光谱能否成为中药检测标准[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4 陈锐 郭晓斌;红外光谱快速准确诊断肿瘤[N];家庭医生报;2004年
5 马斌睿;红外光谱用于中药质控大有可为[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陈锐 郭晓斌;只用3~5分钟红外光谱实现快速准确诊断肿瘤[N];医药经济报;2004年
7 陈锐;红外光谱三分钟诊肿瘤[N];健康报;2004年
8 成都 史为 编;红外光谱[N];电子报;2015年
9 陈锐;红外光谱——诊断肿瘤又一利器[N];大众卫生报;2004年
10 记者 郝晓明;水如何成冰?科学家发现最小冰立方新结构[N];科技日报;2020年
11 张征益;桂林利用近红外光谱鉴别中药[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2 记者 张东风;红外光谱可用于中药生产质控[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13 马斌睿;红外光谱在中药检验中的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4 记者 李犁;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成立[N];云南日报;2011年
15 ;《中药二维相关红外光谱鉴定图集》[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6 朱新宇;石科院开发近红外光谱分析新技术[N];中国石化报;2017年
17 记者 郝晓明;最小的水滴有多大?竟由5个水分子组成[N];科技日报;2020年
18 记者 游雪晴;“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项目通过验收[N];科技日报;2010年
19 邵春甫 李长文 王珊 王凡 尤伟 孙国娟 邹江鹏 周欣乐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 贵州国台酒业有限公司;近红外光谱应用于高粱中总淀粉、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定量分析[N];华夏酒报;2016年
20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毛丹卓 李雪荣;锻造技术监督利器[N];中国医药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