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介孔硅材料的荧光分子印迹传感器阵列的制备、表征及分析应用

谭津  
【摘要】: 本论文利用分子印迹材料对结构类似物质具有交叉响应性的特点,将分子印迹技术应用于荧光传感器阵列,以介孔硅材料为固体基质,发展了基于介孔硅材料的荧光分子印迹传感器阵列的新方法,分别用于金属离子与糖类分子的识别。本论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成了一种简单的具有4,7位取代2,1,3-苯并二唑结构的新化合物。基于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twisted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TICT),该化合物可以在CH_3CN-H_2O混合溶剂中有效地选择性识别Hg~(2+)和Cu~(2+)。UV-vis吸收光谱和溶液颜色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而快速地检测这两种离子的方法。其它一些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元素及重金属离子包括Na~+、Mg~(2+)、Mn~(2+)、Co~(2+)、Ni~(2+)、Ag~+、Zn~(2+)、Pb~(2+)与Cd~(2+)对Hg~(2+)或Cu~(2+)测定的干扰较小。本工作不仅是对Hg~(2+)和Cu~(2+)比色检测技术的补充,也拓展了4,7位取代2,1,3-苯并二唑类化合物的应用范围。本工作的初衷是将4-巯基-2,1,3-苯并二唑结构功能化到三乙氧基硅烷,从而利用得到的含有巯基的荧光功能单体发展汞形态分析用的荧光印迹传感器阵列。实验中发现合成的新化合物4-巯基-2,1,3-苯并二唑不会与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发生反应而是在该碱性硅氧烷的存在下与自身发生反应。虽然本工作的初衷无法实现,但是我们发现得到的含巯基的2,1,3-苯并二唑衍生物对Hg~(2+)和Cu~(2+)有比较好的比色响应,可以作为一种快速选择性识别Hg~(2+)和Cu~(2+)的比色化学传感器。 (2)报道了一种基于介孔硅基质的荧光增强型的离子印迹传感器阵列,可以用于几种金属离子的识别。采用8-羟基喹啉功能化的三乙氧基硅烷与四乙氧基硅烷共聚的方法分别合成了Zn~(2+)印迹、Cd~(2+)印迹以及非印迹的介孔硅材料。通过荧光光谱滴定实验与一种Langmuir型非线性拟合计算得到了三种材料与两种模板离子的结合常数。得到的三种材料对Zn~(2+)与Cd~(2+)这两种印迹模板离子以及Mg~(2+)、Ca~(2+)、Al~(3+)这三种非模板离子有着不同程度的荧光增强响应。由这三种材料组成的荧光增强型传感器阵列可以识别这五种金属离子。利用具有交叉响应性的印迹效果,只使用一种普通的荧光染料(8-羟基喹啉)就可以达到识别几种金属离子的目的。本工作不仅证明了印迹传感器阵列的选择性源于印迹过程本身,而且将印迹传感器阵列的应用领域延伸到了本身不会产生荧光信号的分析物。 (3)构建了一种基于介孔硅基质的荧光染料置换型糖印迹传感器阵列,可以用于几种糖类分子的识别。采用苯硼酸功能化的三乙氧基硅烷与四乙氧基硅烷共聚的方法分别合成了D-果糖印迹、D-木糖印迹以及非印迹的介孔硅材料。通过荧光光谱滴定实验得到了三种材料与八种普通单糖(D-果糖、D-木糖、D-阿拉伯糖、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L-山梨糖与D-核糖)的Stern-Volmer猝灭常数,研究了三种材料与这八种糖的不同作用情况,证明了不同印迹材料对几种糖不同的响应模式为实现这些糖的识别提供了可能。由这三种材料组成的荧光传感器阵列可以识别十种糖(D-果糖、D-木糖、D-阿拉伯糖、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L-山梨糖、D-核糖、L-鼠李糖与麦芽糖)。结合指示剂置换技术与分子印迹技术,只使用一种普通的糖的受体(苯硼酸)和一种常用的荧光染料(茜素红)就可以达到识别十种糖的目的。此外,利用这种荧光印迹传感器阵列还实现了三种含糖的橙汁饮料的鉴别。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2条
1 王青华;齐善厚;耿春辉;范桂强;;量子点及基于量子点的分子印迹荧光传感体系在食品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20年21期
2 任百祥;白鸽;翟天琦;王雪;赵爽;高林;;双比率荧光分子印迹的制备及其可视化选择性检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02期
3 王惠芸;高云玲;姚克俭;;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0年05期
4 赵梁;;荧光分子印迹传感器快速检测微生物活性及其毒素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年21期
5 季芯羽;叶泰;袁敏;曹慧;徐斐;于劲松;任华;叶寅颖;李嘉怡;王彦茜;;菊酯类农药代谢物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J];分析测试学报;2019年12期
6 陈威风;李青静;刘志景;丁艳红;潘春梅;;孔雀石绿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年22期
7 白龙;叶泰;徐斐;曹慧;袁敏;于劲松;阴凤琴;吴秀秀;王剑宇;谢晟昱;;多模板分子印迹三聚氰胺-间苯二酚-甲醛树脂的水相制备及应用[J];分析试验室;2020年09期
8 栾崇林;李铭杰;李仲谨;苏秀霞;蒋晓华;;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年02期
9 李梦依;都炳强;王玉宁;何金兴;;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鸡肉、鱼肉和牛奶中磺胺二甲基嘧啶残留[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年13期
10 金雨;李前进;王奋英;李建林;;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制备、分类与应用[J];化学通报;2021年12期
11 丁同英;袁航;;分子印迹传感器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21年12期
12 姜如愿;龙泽荣;冉文生;苏玉红;;表面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忠;李金花;陈令新;;荧光和磁双重响应的蛋白质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A];第七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卜忐忐;田园;单慧燕;胡碧炜;何娟;;氧氟沙星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丁华杰;范芳丽;田伟;秦芝;雷富安;白静;吴晓蕾;;新型硝酸铀酰分子印迹树脂的合成[A];第九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牛玉玲;龚波林;;四环素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15年
5 尹会敏;刘培;穆文静;栗慧;魏玉文;魏东;;氧氟沙星分子印迹仿生酶联免疫快速检测方法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八届年会摘要集[C];2022年
6 李伟强;汤凯洁;文阳平;;基于羧基化碳纳米管和电化学聚合L-精氨酸制备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类抗体分子印迹传感器检测呕吐毒素[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八届年会摘要集[C];2022年
7 周娜;李金花;陈令新;;分子印迹材料基质超高效液相色谱柱开发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9年
8 王佳;黄志勇;;温敏磁性分子印迹材料对水中孔雀石绿的吸附研究为[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9 周彦强;龚波林;;磁性单分散限进分子印迹材料测定牛奶中四环素类兽药的残留量[A];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9年
10 张一达;马忱;张园;张海霞;;分子印迹材料对物质在生物体传递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9年
11 赵睿;;基于表面分子印迹的多肽蛋白质分离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9年
12 李贤;程国浩;陈乐田;陈镜帆;刘永丽;朱桂芬;;UIO-66-表面分子印迹材料对磺胺甲恶唑的吸附分离[A];河南省化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0年
13 王艺晨;罗静;;水分散性分子印迹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对糖蛋白的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二卷)[C];2019年
14 刘红阳;张鑫;陈炜杰;李园园;孙立权;罗爱芹;;温敏型蛋白质印迹量子点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对目标蛋白的快速识别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9年
15 郝旖;赵雅韵;高瑞霞;;高吸附性能双模板分子印迹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9年
16 毕晓东;田伟;王相;曹文利;高乐;范帅帅;王迎春;王梦;牛丽颖;;用于分析黄芩苷药材的POSS杂化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制备及其在SPME-HPLC在线联用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9年
17 韩爽;;荧光氧化石墨烯基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9年
18 吴婷;刘家勋;蒋彩云;王玉萍;;一种新型印迹智能凝胶的制备及其在氧氟沙星痕量检测方面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9年
19 王悦;徐媛;赵文昌;高瑞霞;;四环素无核双层印迹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9年
20 苏立强;王媛媛;张慧洁;韩爽;翟明翬;;RAFT-沉淀聚合法制备烯唑醇分子印迹材料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谭津;基于介孔硅材料的荧光分子印迹传感器阵列的制备、表征及分析应用[D];南开大学;2009年
2 高林;荧光单体构筑的分子印迹传感器选择性识别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残留的行为和机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3 万丽斌;分子印迹型MOFs材料的构筑及其在去除环境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4 杨丽特;基于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表面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D];武汉大学;2017年
5 胡美华;功能化Fe_3O_4的制备及其在食品/环境样品中染料和真菌毒素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6 王涵;分子印迹型吸附剂吸附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7 陈志亮;氧化石墨烯-Fe(Ⅲ)@分子印迹复合材料模拟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8 李宁;荧光分子印迹传感器快速检测微生物活性及其毒素[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9 张一达;蛋白质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和应用[D];兰州大学;2019年
10 颜朦朦;基于分子印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11 唐志民;表面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12 魏晓兵;新型分子印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13 韩鸿萍;暗紫贝母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在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14 李腾飞;新型分子印迹材料制备及其在化学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15 刘芸;二维纳米片基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选择识别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6 赵琪;分子印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用于食品和环境样品中污染物快速检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7 高瑞霞;硅基质核—壳结构分子印迹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D];南开大学;2012年
18 李明;荧光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19 段菲菲;新型碳基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在吸附环境污染物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20 高波;分子印迹光学与电化学传感材料的制备与计算机模拟[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闫帅磊;分子印迹介孔硅胶材料与限进材料的合成、评价及应用[D];河北大学;2012年
2 徐朝建;五氯硝基苯分子印迹仿生受体及荧光传感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20年
3 罗谅晖;病毒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高灵敏度同时检测多种肝炎病毒[D];湘潭大学;2020年
4 邓晓明;基于表面分子印迹对弹性蛋白酶的分离与检测[D];湘潭大学;2016年
5 刘越;氟喹诺酮类药物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张燚;功能化石墨烯分子印迹手性SPR传感器对氨基酸的识别及其机理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
7 李唯;碳点及其荧光粉复合材料的构建及性能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
8 华彦涛;食品中几种违禁药物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
9 徐丽娟;基于分子印迹的纳米阵列电化学传感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
10 黄艳荧;分子印迹探针原位电离质谱联用对痕量孔雀石绿的分析[D];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7年
11 邓慧芸;磁性表面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对咖啡因的分离分析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年
12 徐胜楠;碳化氮分子印迹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在食品中的分析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13 牛丽婷;分子印迹复合物膜的制备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14 张鹏;多巴胺仿生改性分子印迹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分离环境中抗生素的行为与机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15 张琦;分子印迹功能化Cu-MOF/GO吸附剂的制备及脱硫性能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年
16 邴兴美;微纳多层次管状马达的制备及其应用[D];济南大学;2019年
17 陈星光;没食子酸分子印迹传感器构建及应用[D];南昌大学;2019年
18 刘洋;分子印迹的核-壳纳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19 邾静静;识别叶绿素的Fe_3O_4磁性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9年
20 王占花;芦丁磁性胶束分子印迹物的合成及其识别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经济报记者 侯力明 通讯员 张明平;“分子印迹”期待叩响产业化“大门”[N];江苏经济报;2014年
2 记者 钱铮;跟踪荧光成功拍摄干细胞[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记者 李山;传感器阵列可监测优化电池性能[N];科技日报;2022年
4 记者 张梦然;传感器阵列以最高分辨率记录脑信号[N];科技日报;2022年
5 于洋 记者 张兆军;荧光/磷光混合型白光OLED研究取得新进展[N];科技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李梁;农民党员走在前 点点“荧光”聚能量[N];民主协商报;2015年
7 李蓉 记者 张兆军;绿色荧光碳点:载运药物对癌症实施靶向治疗[N];科技日报;2016年
8 本报记者 孙燕燕;我专家育出转基因荧光猪[N];北京科技报;2007年
9 冯卫东;科学家创建“荧光鱼”研究基因功能[N];科技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梦然 通讯员 朱琳;DNA分子印迹精准“捕获”抗性基因[N];新华日报;2020年
11 本报记者 常丽君;一抹荧光一片绿[N];科技日报;2011年
12 王松涛;重庆研发出生物传感器阵列自动检测仪[N];医药经济报;2007年
13 实习记者 张佳欣;荧光增强传感器可追踪组织深处分子[N];科技日报;2022年
14 本报记者 温才妃 通讯员 朱琳;DNA分子印迹精准“捕获”抗性基因[N];中国科学报;2020年
15 浣文;重庆研制生物传感器阵列自动检测仪[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6 本报专稿 刘文;黑暗中发红光 韩国育出“荧光狗”[N];世界报;2009年
17 通讯员 周伟 记者 张晔;单一小分子材料能发出多重荧光[N];科技日报;2018年
18 宋子龙;家蚕蜘蛛结亲吐出荧光丝[N];中国纺织报;2000年
19 本报记者 陈曦;为更多手术刀“引路” 我国荧光导航技术与设备需两条腿一样长[N];科技日报;2022年
20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孔德胜;2020兰马系列赛金城荧光跑点亮风情线[N];兰州日报;202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