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财务、工资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但是,作为事业单位改革重要内容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其进程滞后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整个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与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国三千多万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障权利的实现问题,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关系到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进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2009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下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试点省市认真做好启动准备工作。于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但是,从《试点方案》的具体内容来看,基本上是沿袭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方法。于是我们不禁产生以下疑问:为什么要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制度进行改革?为什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朝着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方向进行?如果按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方法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制度进行改革,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如何更好的保证改革前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水平的平稳衔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针对这些问题,除去第一章引言和第八章结论外,论文分为以下章节展开论述:
第二章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经济理论综述。因为不论是事业单位、企业还是其他群体,其养老保险制度都必须遵循基本的经济理论。而作为社会保障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养老保险制度,其产生与发展是紧紧地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早期的养老保险制度理论与社会保障理论往往相互交叉,相互贯通。但是,随着后期世界各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壮大与完善,以及人们对养老保险制度的特殊性认识愈加深刻,其经济学理论研究逐步体现出自身的专业性,新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不断涌现。根据养老保险制度相关经济理论的侧重点不同,我大致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侧重研究养老保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另一类侧重研究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与实践。
第三章是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比较与借鉴。本章在对世界各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类型、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介绍评述,并分析了国际经验对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四章是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演进的对比研究。本章首先详细梳理并总结了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演进历程及改革思路,然后针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发展情况,分析了现行两种养老制度存在的差异及形成的原因,最后,论文结合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正反经验,提出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经济学分析。一方面,本章从事业单位养老的财政负担、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待遇差距以及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巨大差异导致的弊端这样三个角度分析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因,文章认为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巨大差异所造成的公平与效率缺失问题,应该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改革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也是推动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对接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本章通过运用经济学理论模型对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养老模式进行了求证。
第六章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制成本分析。本章首先分析了转制方式的选择对隐性债务显性化的速度和程度的影响,然后结合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几种备选方案的特点,并对最新试点方案中提到的转制方式进行了判断。最后,借助我国事业单位的真实数据,利用精算分析方法,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制成本问题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测算。
第七章是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与运营——以高校教师为例。首先本章总结了具有代表性国家的教师养老金计划的特点及启示。然后,结合现行我国教师养老制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本的改革思路,并突出强调了职业年金制度建立的重要性。接着,论文分析了我国教师职业年金制度的经营模式,并探讨了税收政策对职业年金发展的重要影响。最后,论文首次对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年金市场规模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各种相关变量对职业年金替代率的影响。同时,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年金投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职业年金发展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