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和常规污水处理工艺中除磷菌种群结构研究
【摘要】:磷的去除已经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污水处理系统中除磷菌——聚磷菌对系统除磷起着关键的作用,各种系统中聚磷菌种群落结构的不同导致除磷效率各异。在常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由于脱氮和除磷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磷的去除率一般较低。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广泛应用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结合工艺实际运行,研究和分析MBR系统和常规污水处理系统中除磷菌种群结构对优化工艺运行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PCR-DGGE分子生物学技术对A/O型常规污水处理系统、传统活性污泥好氧处理系统、一体式MBR系统和A/O型MBR系统中总细菌(Total bacteria)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总细菌DGGE图谱中亮度较大的条带切胶回收DNA并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细菌占据优势地位。在常规污水处理系统中,多种气单胞菌由于世代周期短,对营养的要求不高而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在MBR系统中,世代周期长的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为优势菌属。假单胞菌具有好氧反硝化和反硝化聚磷的功能,在处理较高浓度氨氮废水的MBR系统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对该系统的脱氮除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类细菌的大量生长和系统较高的脱氮和除磷效率说明在MBR工艺中脱氮和除磷的矛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对上述四种污水处理系统中放线菌( Actinobacteria )、酸杆菌(Acidobacterium)、α-变形杆菌(α-proteobacteria)、β-变形杆菌(β-proteobacteria)等除磷菌优势菌群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各系统中除磷菌种类都较多,而一体式MBR系统中除磷菌种群多样性最为丰富。由于进水中氨氮含量较高,一类具有反硝化聚磷功能的除磷菌在一体式MBR系统中得到培养和驯化,但其他系统中并没有这类细菌大量生长。四种系统中酸杆菌和β-变形杆菌种群结构多样性差别较大。这两类细菌种群多样性的差异正是四种系统除磷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同时说明这两类细菌在生物除磷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
|
|
1 |
周岳溪;乙酸盐对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影响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4年01期 |
2 |
张军,王宝贞,张立秋,王爱杰;复合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效能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09期 |
3 |
黄明祝,周琪,李咏梅;中水回用及展望[J];再生资源研究;2003年05期 |
4 |
聂锦旭;唐文广;;微波强化改性膨润土对含磷废水的吸附特性[J];工业水处理;2010年06期 |
5 |
余波平;彭立新;;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湖水的除磷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1年03期 |
6 |
范凤申,丁耘,孙孝然;试论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技术[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89年03期 |
7 |
朱晓君,周增炎,高廷耀;低氧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生产性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7年S1期 |
8 |
冯生华,刘延华;活性污泥糖类物质代谢对其除磷能力的影响[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9 |
戴春燕;硬盘数据的急救[J];包钢科技;2000年04期 |
10 |
丁文明,黄霞;废水吸附法除磷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年10期 |
11 |
李晓舫,张德民,孙宝权;MBR运行特性对比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03年03期 |
12 |
林衍,朱金秀;应用生态土壤深度处理技术脱氮除磷的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3 |
李燕莉,丁忠浩,王刚,高楠,李敬苗;微污染水源水中磷的去除[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8期 |
14 |
况家瓒;刘海滨;赵高菲;王军;;污水处理中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研究[J];矿业工程;2005年06期 |
15 |
夏宏生;;外加电场生物去污除磷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12期 |
16 |
杜兵;刘寅;孙艳玲;;乳化油废水处理新技术[J];给水排水;2007年08期 |
17 |
张春玲;张春英;;MBR法中膜污染机理及控制方法[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18 |
李禄新;;深井曝气+MBR工艺处理啤酒废水的试验研究[J];绿色大世界;2007年Z1期 |
19 |
张勇;宋吟玲;;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反应器中聚磷菌实验条件优化及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2期 |
20 |
司涛涛;;建筑小区杂排水回用技术的研究进展[J];山西建筑;200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