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大米粥生产工艺及糊化回生机理研究
【摘要】:方便大米粥是刚刚兴起的一种稻谷类方便食品,目前,国内外对其生产工艺和机理的研究报道很少。本试验以优质粳米为原料,通过对各工艺单元的深入研究,建立了生产方便大米粥的最佳工艺;在此基础上,利用快速粘度仪(RV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其糊化、回生机理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如下:
方便大米粥的最佳工艺路线为:原料米→焙炒→沸水煮→文火加热→浸泡酶解→常压汽蒸→离散→干燥→成品。其工艺参数优化结果为:选取优质粳米,首先用文火焙炒15min,表面呈现龟裂纹;后置于4倍炒米量的沸水中煮制2min;降低温度,用文火加热10min,至水被大米完全吸收为止;之后将大米置于4倍米量的α-淀粉酶溶液中,50℃酶解30min,加酶量为100U/100g米;将大米捞出,沥水,常压汽蒸15min;然后将大米迅速用凉水清洗,沥水后喷洒米量3%的离散剂,离散剂的组成为乙醇10%,蔗糖脂肪酸酯5%,蒸馏水85%;采用冷冻-热风法干燥,即-20℃冷冻1h,160℃干燥5min,如此交替3次,后于80℃热风干燥2h即可。由此工艺生产的方便大米粥,复水时间为4.5min,向复水后的大米粥中加入米粥总量2%的马铃薯淀粉,0.07%的CMC,0.02%的大米香精,2%的白砂糖,可有效改善米粥的口感和组织状态。
方便大米粥的加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焙炒到文火煮,为大米的糊化阶段。在此阶段,大米迅速吸水和受热,高能量的热和水逐渐破坏了淀粉分子间的氢键连接,淀粉的晶体结构崩解,成为无定形态,淀粉粘度持续上升,大米组织由均匀致密变为不规则膨胀,中部出现空心。第二阶段从浸泡酶解到汽蒸,为大米的持续胀大阶段。此阶段大米淀粉已经完全糊化,呈无定形态,α-淀粉酶将大米淀粉分解为寡糖片段,粘度大幅下降,大米组织经浸泡和汽蒸后内部充满空气,呈蓬松状,且遍布裂纹孔隙。第三个阶段从离散到干燥,为大米的部分回生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失水和降温,分子运动减慢,部分淀粉分子相互靠拢,彼此以氢键结合,重新形成结晶。大米组织开始紧缩,中部形成空心,表面呈现不规则的多孔状。
|
|
|
|
1 |
金照;石晓华;周彩荣;裴丽娟;;多孔淀粉制备工艺优化[J];现代化工;2011年05期 |
2 |
张甲奇;张燕萍;;大米多孔淀粉及大米多孔酯化淀粉吸附特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8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
|
|
|
|
1 |
李玥;檀亦兵;钟芳;;不同分离方法对大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A];“国际化学年在中国”——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2 |
龚倩;杨晓泉;夏宁;;微射流结合糖酶处理同步分离大米蛋白及大米淀粉[A];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
3 |
陈岑;李保国;潘敏娟;叶彬;;抗性淀粉米乳饮料加工工艺实验研究[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
4 |
陈佩;李远志;吴雪辉;肖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淀粉结构研究中的应用[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