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集流后水平油水两相流管内瞬态流型特性研究

张煜  
【摘要】:水平油水两相流流动是在油田实际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水平井集流后油水流动的流型发展、流动参数测量以及动力学特性都对水平井产液剖面测试技术有重要影响。由于集流后的水平油水两相流流动状态有着高度随机性、不稳定性以及多态性,因此,其流动过程中流动参数难于测量。本文针对集流后水平油水两相流瞬态流型发展,设计了平行弦丝电导探针传感器和环形电导探针传感器,并在天津大学多相流实验室装置上开展了流型动态实验测量,对集流后水平油水两相流瞬态流型特性取得了如下方面的研究成果: 1.利用CFD软件FLUENT对集流后水平油水两相流的不同流动工况进行了二维及三维数值模拟,并与电导探针测量流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FLUENT软件可以对水平油水两相流的6种典型流型进行较好仿真。在此基础上,对集流后水平油水两相流瞬态流型时间与空间发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总结出了集流后20mm管内瞬态流型达到充分稳定发展的最佳流型时间(120秒)与管轴向空间位置(20cm)。 2.采用四路平行弦丝电导探针传感器对集流后水平油水两相流瞬态流型进行了实验测量,分析了集流后管轴向空间不同位置处的电导探针传感器瞬态流型信号动态特性,进一步验证了流型达到充分稳定时管轴向空间位置数值模拟结论的正确性。 3.对平行弦丝电导探针传感器及平行电导环探针传感器测量信号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给出了由两种电导探针传感器测量得到的水平油水两相流相关测速与混合流速实验相关关系,指出了平行弦丝电导探针传感器具有更好的总流量测量特性。采用水平油水两相流电导波动信号,计算得到了反映流型动力学特性的两种复杂性测度(序列复杂性及近似熵),发现两种复杂性测度均对流型转化敏感,对进一步理解流型转化动力学机理提供了辅助分析途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春森;王会;吕建荣;;底水驱动油藏水平井油水两相流产能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9期
2 Rashmi G. Walvekar;张磊;师文静;;水平管中油水分散紊流的数值模拟研究[J];油气地球物理;2010年04期
3 金宁德;陈万鹏;;混沌递归分析在油水两相流流型识别中的应用[J];化工学报;2006年02期
4 马龙博;张宏建;周洪亮;贺庆;;基于Coriolis流量计和SVM的油水两相流质量流量测量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5 宗艳波;金宁德;马文衡;张玮;吕剑;;油水两相流流型混沌吸引子形态特性[J];化工学报;2008年04期
6 杨梅;吴锡令;王志磊;刘再斌;黄志洁;王界益;彭原平;何峰江;;水平井油水两相流型测量实验[J];测井技术;2008年05期
7 张丽娜;杨春;付蓉;石中玉;;油水两相水平管流流动特性分类系数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年04期
8 张春晓;张涛;;利用铂电阻测量油水两相流含油率[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9年03期
9 于莉娜;李英伟;;轴线位置含一柱状油泡时电导传感器敏感场分布特性[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0年03期
10 于莉娜;李英伟;孙跃义;;四电极电导传感器输出响应特性[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年04期
11 赵雪峰;周云龙;;水平管内油水三层流摩擦压降特性的实验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2 杨梅;吴锡令;王志磊;刘再斌;黄志洁;王界益;彭原平;何峰江;;仪器插入情况下倾斜井内油水两相流型测量实验[J];科技导报;2008年15期
13 张春晓;张涛;;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遗传算法的热式油水两相流含油率建模[J];化工学报;2009年07期
14 张玉辉;刘兴斌;单福军;胡金海;李屹威;;电磁法测量高含水油水两相流流量实验研究[J];测井技术;2011年03期
15 康万利,潘攀;不同倾角管中油水两相流研究进展[J];油气储运;2005年09期
16 张烈辉;向祖平;李允;李晓平;刘启国;;井间干扰对油水两相流数值试井曲线的影响[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6年06期
17 马龙博;张宏建;周洪亮;贺庆;;基于Hilbert-Huang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油水两相流流型识别[J];化工学报;2007年03期
18 周云龙;赵雪峰;武茂松;洪文鹏;孙斌;;钢管和有机玻璃管油水两相摩擦压降比较实验[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S1期
19 李英伟;于莉娜;孔令富;;基于多特征的LS-SVM油水两相流流型识别[J];燕山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0 朱红钧;曹妙渝;陈小榆;曾涛;;突变管段油水两相流的流动模拟[J];油气储运;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晓;张涛;王金旺;赵超;;基于改进PSO和LSSVM的油水两相流含油率预测[A];PCC2009—第2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东晖;丰飞飞;许晶禹;吴应湘;;油水两相管流流量测量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金宁德;吕剑;肖楠;;油水两相流流型混沌吸引子形态特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李东晖;丰飞飞;许晶禹;吴应湘;;油水两相流粘度变化对涡轮流量计测量影响的实验研究[A];2008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郭伯和;金宁德;胡亚范;胡秧利;;油水两相流流型的混沌时间序列分析[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张军;吴应湘;王立洋;史仕荧;唐驰;;分岔管路内的油水相分布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健;吴应湘;李东晖;许晶禹;刘海飞;李华;;一种新型油水两相流分离计量方案的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8 金宁德;吕剑;肖楠;;油水两相流流型混沌吸引子形态特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曹长青;刘明言;王一平;秦秀云;胡宗定;;粘度对气液固逆流三相湍动床整体及局部动力学行为的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10 钟兴福;李彦华;王德坤;曲贺梅;;集流型测试仪在斜井中的响应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宗艳波;倾斜及水平油水两相管流流动特性测量[D];天津大学;2009年
2 张春晓;热式油水两相流含油率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王振亚;垂直上升油水及油气水多相流流动参数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谭超;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两相流参数测量方法[D];天津大学;2010年
5 邢娟;涡街流量计工况条件适应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陈雷;热态多相搅拌反应器流体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7 韩骏;小波熵与小波网络在多相流参数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张煜;湍动鼓泡塔充分发展段的流体力学与内构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启明;纳米流体振荡热管内的液汽相变与传递特性[D];清华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煜;集流后水平油水两相流管内瞬态流型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张友利;穹窿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动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余学立;低含水率原油在倾斜管中的油水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聂向斌;基于密度波理论的油水两相流测量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5 李伟波;基于电导式传感器的油水两相流相含率测量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张丽娜;油水两相水平管流动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7 胡亚范;利用信息熵识别流态[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8 向祖平;油水两相流数值试井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9 李志茂;基于微波透射法测量油水两相流分相含率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韩连福;油水两相流流型检测方法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王小龙;美制造出超小型单电子晶体管[N];科技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