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铝合金搅拌摩擦点焊研究
【摘要】:在汽车轻量化工业中,镁铝合金的焊接问题是制约其大范围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搅拌摩擦点焊技术以其固有的优势成为了镁铝合金焊接中的首选技术,有望取代传统的电阻点焊工艺,成为汽车生产线上的主要连接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汽车用镁铝合金材料,研究了搅拌摩擦点焊接头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搅拌区内材料的流动方式。
首先,对同种镁合金的搅拌摩擦点焊进行了研究。在AZ31点焊接头中,Hook尖端背离中心孔的方向,而在AM60点焊接头中,Hook指向中心孔边缘;AZ31和AM60搅拌摩擦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由结合宽度、Hook弯曲程度和Hook尖端到最近自由表面的距离所决定,其中在AZ31接头中,该距离为Hook尖端到接头上表面之间的距离,而在AM60接头中,该距离为Hook尖端到中心孔边缘的距离。
其次,对异种镁合金的搅拌摩擦点焊进行了分析。AZ31/AZ91点焊接头热机械影响区内存在大量由低熔点共晶引起的裂纹,搅拌区不存在材料的混合;而AZ91/AZ31点焊接头的搅拌区则由上下板材料交替分布的层片状结构组成,是上下板材料进入搅拌区时剪切混合的结果。AZ91/AZ31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主要由Hook尖端到中心孔边缘距离的大小决定。
然后,对异种铝合金的搅拌摩擦点焊进行了讨论。Al5754/Al6111点焊接头的结合宽度随搅拌头压入深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搅拌区由上下板材料交替分布的层片状结构组成;使用平面无螺纹型搅拌头,当搅拌针长度为2.2mm时,Al5754/Al6111点焊接头具有最高的力学性能,高度锯齿状的Hook以及较高的( h d)比值是获得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关键。
最后,对追踪材料的选择以及焊接过程中材料的流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将引入追踪材料前后的点焊接头进行对比,观察微观组织结构、温度和扭矩等的变化可以对追踪材料有效性的加以判断;重点研究了搅拌区内材料的流动方式,提出搅拌区内的材料流动方式为螺旋状的垂直方向的旋转流动,区别在于在简单螺纹型条件下,层片结构的形成始于搅拌针上螺纹的顶部;而在平面无螺纹型条件下,层片结构的形成始于搅拌针底部的边缘位置。
|
|
|
|
1 |
李旭庆;;深层搅拌桩搅拌头结构和动力特性对桩体搅拌均匀性的影响[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9年09期 |
2 |
李凡国;刘守法;;5083铝合金搅拌焊接头力学性能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4期 |
3 |
;搅拌摩擦点焊技术——车辆制造新突破[J];现代焊接;2009年11期 |
4 |
尹志红;凌魁;;搅拌摩擦焊工艺及其应用[J];职业;2007年24期 |
5 |
陈书翔;叶结和;;不锈钢搅拌摩擦焊搅拌头温度场模拟[J];电焊机;2008年07期 |
6 |
;搅拌摩擦焊工艺参数[J];现代焊接;2006年09期 |
7 |
王大勇,冯吉才,张伟,陈国庆;铝锂合金搅拌摩擦焊接热循环[J];稀有金属;2004年01期 |
8 |
栾国红,North T H,郭德伦,张田仓;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行为分析[J];焊接学报;2002年06期 |
9 |
柯黎明,刘鸽平,邢丽,夏春;铝合金LF6与工业纯铜T1的搅拌摩擦焊工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年09期 |
10 |
王刚;曲文卿;赵海云;宋民远;董春林;李光;栾国红;;搅拌摩擦焊材料塑性流动研究现状[J];航空制造技术;2011年08期 |
11 |
罗贤道;李文亚;余敏;陈亮;李京龙;;搅拌头及工艺参数对厚板7050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成形的影响[J];电焊机;2011年05期 |
12 |
邢丽,柯黎明,周细应,刘鸽平;LF6铝合金薄板的搅拌摩擦焊焊缝成型及性能[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13 |
邢丽,柯黎明,周细应,刘鸽平;防锈铝LF6的固态塑性连接工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2年06期 |
14 |
章旭海,乔健;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施工质量控制[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4期 |
15 |
张贵锋;郭咏华;徐明志;张建勋;;高效搅拌摩擦钎焊制备铝/钢双金属复合板的可行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
16 |
;搅拌摩擦焊匙孔去除技术[J];现代焊接;2006年10期 |
17 |
;现代焊接技师培训(三十六)[J];现代焊接;2009年07期 |
18 |
张照华;杨新岐;张家龙;姜长宇;;5052-H112铝合金搅拌摩擦点焊剪切拉伸强度和失效模式[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年08期 |
19 |
柴鹏,孙成彬,简波,栾国红;搅拌摩擦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汽车技术;2005年02期 |
20 |
臧启山,袁金才;点焊接头在复杂载荷谱下的疲劳研究[J];焊接学报;198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