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其心理干预
【摘要】:本研究结合眼科医院对青光眼病人临床护理的需要,基于青光眼病人的心理特征,给予相应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护理,并建立适合临床使用的心理干预程序。本研究对入院治疗的50名青光眼病人进行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测查,发现青光眼组较正常组存在显著的神经质和精神质。结合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青光眼病人的神经质维度与焦虑、恐怖具有显著相关,精神质与强迫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在了解青光眼病人的人格类型的基础上,为后续的心理干预做准备。在住院期间,还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4名青光眼病人进行测查,了解青光眼病人的心理状况,结合临床观察和问卷调查结果,对干预组青光眼病人进行相应的个体心理咨询,并给予医生、护理人员相应的护理建议,而对照组青光眼病人只进行常规青光眼治疗和护理,不给予心理干预。通过心理干预,青光眼干预组在总分及十个因子得分上均有降低,并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五个因子差异显著,表明经过干预青光眼组的心理症状有所改善。本研究还探索了适合临床使用的心理干预程序,包括记录人口学资料,建立青光眼病人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心理护理,效果评估五个程序。并详细阐述了如何在临床中开展针对青光眼病人的个体心理咨询,并分别针对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的青光眼病人如何进行护理提出了策略和方法。
|
|
|
|
1 |
付红义;尹宛峡;;表面麻醉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7年08期 |
2 |
黄家璜;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手术治疗体会[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1999年05期 |
3 |
王勇,史百放,陈力迅;CDFI对青光眼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3年10期 |
4 |
刘波,葛蓁,李菊,马海华;丝裂霉素C用于青光眼手术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5年08期 |
5 |
寒卫星,万蔚莉;高眼压下青光眼手术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8年02期 |
6 |
Lama;;治疗青光眼的新药物新方法[J];继续医学教育;2007年21期 |
7 |
谷虹;于秀华;;青光眼术后的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17期 |
8 |
刘建国;代维芳;郭淑玉;吴新成;袁床彩;余戎;杨尊之;;后路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J];眼科新进展;1993年01期 |
9 |
孙兴怀;褚仁远;张晓音;黎景好;;角膜地形图评价青光眼手术对角膜屈光的影响[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1998年02期 |
10 |
虞雁鸿;消炎痛在青光眼手术前后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2期 |
11 |
吴星伟;;为什么青光眼手术后视力模糊[J];山西老年;2008年01期 |
12 |
徐国旭;袁淑玉;候艳秋;;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评价[J];中医药信息;1993年06期 |
13 |
杨晓波,张秀萍,李金颖,杨敏;顽固性高眼压青光眼手术治疗体会[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14 |
朱英,格尔勒;表面麻醉、结膜下浸润麻醉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J];农垦医学;2003年01期 |
15 |
陶海;巩膜瓣下青光眼微型引流器植入术[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年05期 |
16 |
王尔光;;房水流畅系数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85年04期 |
17 |
杨长才;12例小视野青光眼手术治疗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18 |
张玲;马小丽;;青光眼术后低眼压综合征的中医治疗[J];北京中医;2006年03期 |
19 |
袁军侠;俞兰;;青光眼术后患者浅前房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年16期 |
20 |
李玉茹;邓卫东;王彦;闫维雁;;表面麻醉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9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