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医疗卫生类建筑能效交易基准线研究
【摘要】:随着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的加剧,推进实现碳减排已经成为全人类共识。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无论高速还是低速的经济增长情况下,2030年建筑领域温室气体的排放都将占到全世界总量的30%左右。随着我国医院建设规模的高速发展、标准的显著提高,其建筑能耗随之迅速增加。尽管它主要是由医院性质与使用特点决定的,但通过合理设计与运行,依然会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能效交易是促进建筑碳减排的一种市场机制,其核心是建筑业主方通过技术与管理,使能效水平高于基准线,产生可交易的“结余”CO_2排放量而获得经济收益。显然,确定正确的能效基准线数值是实现医院建筑能效交易的基础。本课题通过现场能耗调研与测试、数据分析、建筑能耗模拟等方法,研究确定了天津市医疗卫生类建筑能效交易基准线,其主要工作为:
首先,对天津市22家三级医院的能耗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建筑基本信息、医院信息、能耗账单、设备清单等,并对市政热网供暖的水流量、供暖期室内外温度等进行了测试,为基准线的确定和减排量的修正奠定了数据基础。
其次,利用数学分析软件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对各能耗影响因素进行了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了各因素对医院单位面积能耗的影响排序,以及单位面积能耗的回归模型。
再次,参考清洁发展机制中制定基准线的方法,结合调研数据的实际情况,设置了四种能效交易基准线情景,在推荐的情景下,对综合医院和专科类医院分别设置基准线:综合类医院能耗基准线数值为68.92kgce/m~2·a,碳排放基准线数值为157.29kgCO_2/m~2·a;专科类医院能耗基准线数值为59.68kgce/m~2·a,碳排放量基准线数值为130.46kgCO_2/m~2·a。
此外,利用eQUEST能耗模拟软件,以某专科医院为例建立模型,针对影响建筑一次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供暖、供冷系统的冷热源形式对能耗和碳排放量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得出结论如下: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供冷,比市政热网供暖、电制冷机供冷,可以节能20.80kgce/m~2·a,减排56.36kgCO_2/m~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