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RSA的密码芯片硬件体系结构的研究
【摘要】:信息安全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问题,而保证信息安全的核心——加解密技术无疑是当前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何高效快速地实现当前广泛应用的RSA加解密算法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本文利用余数系统的数值表征形式,在课题组多年积累的基于传输触发架构的可配置可扩展处理器设计方法学基础上,实现了兼具高数据吞吐率、低硬件资源开销和支持多种密钥长度等优点的RSA加解密协处理器。
本文首先对实现RSA加解密流程的具体算法进行了讨论和优化。采用了基于余数系统(RNS)的RSA加解密实现算法,并对RNS蒙哥马利模乘算法进行了数据并行度的分析,进一步根据可配置可扩展处理器的硬件特性,对基于余数系统的蒙哥马利模乘以及模幂算法进行了重新调度,最大限度的揭示其数据级并行度。在此基础上,选用了特殊的RNS基,使得在RNS域下的模乘、模加等操作的复杂度大大降低。并在这种特殊的基形式下,提出了余数系统数值表征形式和传统二进制数值表征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算法,解决了困扰余数系统实现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其次,对基于传输触发架构的RSA密码协处理器进行架构设计和功能单元的定制。利用传输触发架构在汇编代码层次上的细粒度数据传输可见的优势,消除了部分读后写和写后写等数据相关,充分挖掘了指令级并行性。设计了可重构的模乘累加阵列,以加速RSA加解密的核心运算——RNS蒙哥马利模乘,同时在模乘累加阵列设计了可重构的专用数据通路,降低了总线负载,提高了硬件资源利用率。并对协处理器的互联网络进行了裁剪,仅保留需要数据传输的寄存器之间的互连资源,降低硬件资源开销。
通过最终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所设计的RSA密码协处理器兼具高数据吞吐率、低硬件资源开销和支持多种密钥长度等优点。在100MHZ的主频下, 1024比特的RSA解密算法数据吞吐率达到106Kbps。在SMIC 0.18μm CMOS的工艺库下,协处理器的逻辑等效门数仅为101Kgates。同时支持从512比特到4096比特的当前主流密钥长度的RSA加解密算法,达到了较好的性能。
|
|
|
|
1 |
阎亚龙;肖秋林;李凤华;史国振;;基于n-bit协处理器的2n-bit RSA实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年03期 |
2 |
李国宏;徐昌庆;;高性能RSA协处理器的ASIC实现[J];集成电路应用;2005年06期 |
3 |
张怡浩,田则,于敦山,盛世敏;一种Montgomery模乘算法硬件实现的改进电路[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4 |
梁志龙,张志浩;企业信息安全访问体系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04期 |
5 |
刘月茹,刘月兰;公开密钥加密算法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2003年01期 |
6 |
汤虹,王保华,陈春华,王春华,胡文忠,朱映山,蒋中兵,顾鑫;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及安全对策[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3年06期 |
7 |
牛建伟,胡建平;基于IC卡的数字签名技术研究与实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1年10期 |
8 |
孙宏,杨义先;RSA算法在TMS320C62x中的高速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11期 |
9 |
程庭,张明慧,石国营;一种基于DES和RSA算法的数据加密方案及实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0 |
黄磊,陈海,李建民,袁唯才;数字签名技术在政府公文处理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3年07期 |
11 |
韩健,张乐,蔡瑞英;计算环境MPI在RSA加密中的应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2 |
陈彦仓;基于RSA的数字认证技术[J];微计算机信息;2003年06期 |
13 |
许春香,傅小彤,肖国镇;矢量空间访问结构上的秘密共享RSA数字签名体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4 |
罗新民,韩燕;基于E2和RSA的数据加密方案[J];电脑与电信;2004年03期 |
15 |
孙怡乐,吴行军,陈弘毅;使用优化的CIOS算法的模运算处理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6 |
刘艳飞;李子臣;;一种基于RSA的高级门限群数字签名方案[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17 |
舒妍,卢君明;基于Booth编码模乘模块RSA的VLSI设计[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18 |
路羽中,聂东,蒋新革;一种基于DES和RSA的数字签名方案[J];现代计算机;2001年11期 |
19 |
马莹;电子购物车及实现技术[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年08期 |
20 |
刘凌志,龚书,戎蒙恬;一种基于最小面积考虑的RSA公开密钥算法ASIC[J];微电子学;200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