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氧化锌基稀磁半导体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陈逸飞  
【摘要】:稀磁半导体具有独特的自旋电子学特性和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受到了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理论计算表明ZnO在室温下可能实现铁磁性,而且ZnO是典型的直接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的激子束缚能,能够实现室温高紫外发光;原料丰富、价廉、环境友好。因此,ZnO基稀磁半导体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我们计算并分析了本征缺陷和各种杂质对ZnO基稀磁半导体的电子结构和磁性的影响,探讨了其磁性的来源和居里温度的调控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单掺杂和共掺杂对于ZnO基稀磁半导体磁性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论有: 通过对ZnO母体中本征缺陷的研究,发现O空位不能引起铁磁性,而Zn空位却能导致ZnO母体呈现铁磁性,且体系总磁矩主要来自于Zn空位附近自旋极化的氧原子,氧原子间的铁磁交换相互作用是通过自旋极化的Zn 3 d态进行调制的。我们还发现,在体系中用一个Li原子取代一个Zn原子能产生空穴和降低Zn空位的形成能,进而稳定了包含Zn空位的体系,产生了一个较大的总磁矩。 通过对N掺杂和Li、N共掺杂,以及Zn空位、N共掺杂ZnO体系的电子结构和磁性的研究,发现N掺杂ZnO体系倾向于铁磁基态,每个超胞具有0.95μB的总磁矩,体系总磁矩主要来自于N和O原子未配对的2p电子;通过Li或者Zn空位与N共掺杂,体系的铁磁稳定性显著增强。 通过研究Cu掺杂ZnO的电子结构和磁性,以及C和N共掺杂对Cu掺杂ZnO体系电子结构和磁性的影响,发现Cu取代Zn使体系倾向于铁磁稳定,每个超胞具有1μB的总磁矩,并且该缺陷体系表现出半金属稀磁半导体特性,其中局域在Cu原子上的磁矩约为0.58μB,其余主要来自于自旋极化的氧原子。此外,还发现随着两个Cu原子隔离距离的增加,体系铁磁稳定性降低。通过用一个N原子取代一个O原子,体系的铁磁稳定性略有增强;然而,用一个C原子取代一个O原子,体系的铁磁稳定性却被削弱了。 通过研究Cr掺杂和Cr、Al共掺杂ZnO体系的电子结构和磁性,发现Cr掺杂ZnO体系倾向于铁磁基态,每个超胞具有7.50μB的磁矩,体系磁矩主要来自于Cr原子未配对的3d电子。此外,还发现在Cr掺杂ZnO体系中,Cr原子间的铁磁交换相互作用是短程的。通过Cr、Al共掺杂,体系的铁磁稳定性显著增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彭坤;周灵平;胡爱平;唐元洪;;稀磁半导体Zn_(1-x)Ni_xO的室温铁磁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年01期
2 赵青;顾浩;罗伟;严密;;溶胶-凝胶法制备Fe掺杂ZnO基稀磁半导体的结构与磁性[J];功能材料;2007年11期
3 彭坤;金晖;周灵平;胡爱平;唐元洪;;室温稀磁半导体Zn_(0.9)Ni_(0.1)O纳米棒的制备与表征[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4 任晓燕;刘亚明;胡博;;ZnO电子结构与光学特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郑勇平;陈志高;卢宇;黄志高;;纤锌矿结构ZnO的准粒子能带结构(英文)[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9年03期
6 杨昊;范广涵;李军;;Li、N共掺杂实现P型ZnO的机理探讨[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7 刘学超;施尔畏;张华伟;宋力昕;陈之战;;ZnO基稀磁半导体薄膜材料研究进展[J];无机材料学报;2006年03期
8 刘学超;陈之战;施尔畏;宋力昕;;ZnO基稀磁半导体磁性机理研究进展[J];无机材料学报;2009年01期
9 张富春;邓周虎;允江妮;阎军峰;张威虎;张志勇;;应力条件下ZnO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功能材料;2006年07期
10 郭连权;武鹤楠;刘嘉慧;马贺;宋开颜;李大业;;ZnO能带及态密度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9年02期
11 张威虎;张富春;张志勇;阎军峰;贠江妮;;理论研究ZnO掺杂Al;Ga;In电子结构与光学属性(英文)[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9年02期
12 徐明;胡志刚;吴艳南;周海平;徐禄祥;周勋;;过渡金属掺杂ZnO稀磁半导体的发光特性[J];材料导报;2010年19期
13 程兴旺;李祥;于宙;龙雪;;Mn掺杂ZnO稀磁半导体的化学合成及磁性研究[J];材料工程;2009年01期
14 王古平;;过渡金属掺杂ZnO稀磁半导体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10年S2期
15 刘力锋,陈诺夫,尹志岗,杨霏,周剑平,张富强;Mn注入n型Ge单晶的特性研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5年01期
16 刘鹏;岑嘉宝;王亮;江建军;;Zn_(0.9)O_(1-x)Co_(0.1)体系磁性和电子结构研究[J];功能材料;2008年08期
17 赵国晴;王海飞;;Mg掺杂AlN的磁性[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18 李志强,田少华,韦志仁,葛世艳,窦军红,郑文礼,张华伟;水热法合成Mn_xZn_(1-x)O微晶体(英文)[J];人工晶体学报;2004年04期
19 郑文礼,李志文,韦志仁;采用水热法合成Mn_xZn_(1-x)O晶体[J];物理实验;2005年05期
20 韦志仁;刘超;李军;葛世艳;张华伟;林琳;郑一博;窦军红;;水热法合成Zn_(1-x)Mn_xO稀磁半导体(英文)[J];人工晶体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德友;徐光亮;张磊;魏贤华;彭龙;刘桂香;;溶胶凝胶法制备Co掺杂ZnO稀磁半导体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A];TFC’09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蓉;窦秀明;孙宝权;;时间分辨克尔旋光测量稀磁半导体(Ga,Mn)As的有效g因子[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刚;宋波;刘宇;彭同华;陈小龙;;Al掺杂SiC的磁性研究[A];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杨磊;方源达;宋丹丹;刘临利;郑全超;;稀土金属掺杂ZnO磁学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5 蒋婧思;候延冰;唐爱伟;腾枫;;溶胶凝胶法制备Zn_(1-x)Fe_xO稀磁半导体[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李钰梅;邢光建;王怡;武光明;;室温铁磁性Zn1-xCoxO薄膜的制备及磁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7 刘学超;施尔畏;陈之战;张华伟;宋力昕;;溶胶凝胶法制备Co掺杂ZnO稀磁半导体及其磁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专辑[C];2005年
8 程兴华;陈志涛;龚敏;于彤军;张国义;石瑞英;;稀磁半导体GaMnN材料的红外反射光谱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吴兆丰;吴雪梅;诸葛兰剑;;射频磁控溅射沉积Mn掺杂ZnO稀磁半导体薄膜及其结构和磁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10 潘峰;宋成;刘雪敬;;Co掺杂ZnO稀磁半导体薄膜及其相关性能[A];TFC'0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逸飞;氧化锌基稀磁半导体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肖文志;非磁性元素掺杂氧化物基稀磁半导体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刘伟景;ZnO稀磁半导体低维结构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洋;过渡元素掺杂ZnO稀磁半导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5 张晓;ZnO基宽禁带稀磁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伟;Zn_(1-x)TE_xO(TE=Mn,Co,Cu)稀磁半导体块材样品制备及磁性[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顾浩;Co、Fe掺杂ZnO稀磁半导体结构与磁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江凤仙;3d过渡金属掺杂In_2O_3稀磁半导体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栋;ZnO基稀磁半导体材料的微结构及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李贤斌;ZnO缺陷物理及GeSbTe相变存储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琴;Cu掺杂GaN基稀磁半导体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卫燕燕;ZnO基稀磁半导体的结构、磁学和输运性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任广剑;氧化物稀磁半导体的研究进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宋运兴;ZnO基稀磁半导体块材样品的制备及磁性[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赵青;溶胶—凝胶法制备Fe掺杂ZnO基稀磁半导体[D];浙江大学;2007年
6 黄贵军;ZnO稀磁半导体的制备和磁、光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7 于春花;Zn_(1-x)Cr_xO稀磁半导体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8 栾洪霞;氧化锌稀磁半导体制备与性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纪红芬;溶胶—凝胶法制备Co掺杂ZnO基稀磁半导体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李河;ZnO电子结构与基本属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家荣;磁性半导体研究获得进展[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宏乾;纳米涂料:大力发展 谨慎宣传[N];中国化工报;2002年
3 崔凤山 记者 姜雪松;市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奖揭晓[N];哈尔滨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梁红兵;关注超高亮度LED产业化[N];中国电子报;2002年
5 张军民高鹏飞;纳米氧化锌在断奶子猪饲料中的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6 记者 赵伟 通讯员 郑原驰;2008年度全省科技进步奖揭晓[N];长春日报;2008年
7 郑原驰 记者 李林岩;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揭晓[N];吉林日报;2008年
8 韩文;韩国使用高效光催化活性剂制造抗菌陶瓷[N];中国包装报;2009年
9 陈丹;普通材料可“拉伸”成新型磁性铁电体[N];科技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李大庆 通讯员 贾宝余;我科学家提出元素碳的一种新结构[N];科技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