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理论探析
【摘要】: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党中央强调坚持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惠及民生作为本质要求,把增强科技长远发展能力作为战略重点。高校是当今社会教育和知识生产的先锋,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角色也更加重要。本文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切入主题,了解当前研究情况。然后将视角聚焦到天津市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这个具体问题上,通过统计分析,对天津市今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做了透彻分析,从数据中发现当前天津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并未急于直接寻求解决之策,而是通过理论分析,抓住科技成果转化本质,在进行深入理论分析之后,才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理论分析中,本文利用知识管理、创新扩散、吸收能力三大理论,深入探究科技成果转化本质,对其过程进行剖析,详解其过程。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统计近些年数据,对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做了揭示和分析。天津市高校科技人才队伍和科研经费都稳步增长,但仍然存在结构性问题。高校的人才队伍中从事试验发展方面研究的科技人员偏少,且多年来绝对数量基本出于停滞状态,没有增长。科研经费方面数据表明校企合作仍然没有多大进展。而后运用知识管理、吸收能力、创新扩散三个理论,分别对科技成果转化从纵深方向、横向、竖向对科技成果转化内在机理、机制进行了剖析。现状分析和理论探析是本文的两大重点。
针对天津市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在体制上,本文提出建立面向市场的高校科研立项系统,企业从科研阶段就开始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本文构想通过构造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链,分散风险,从机制上解决问题;对于企业,则建议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增强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
|
|
|
|
1 |
康涛,刘小高,卢毅;关于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2 |
谢辉;;关于推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些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03期 |
3 |
郑存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J];科技.人才.市场;2001年01期 |
4 |
原长弘,杨鹏,惠龙,陆震宇;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新进展:1994~2002[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年06期 |
5 |
梁荣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J];科学.经济.社会;1995年03期 |
6 |
杨健安;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1999年04期 |
7 |
于宝莲,栗政新;浅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
8 |
罗金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
9 |
姚一兵;浅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政策导向[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
10 |
刘庆贤,陈善忠,黄为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
11 |
周训胜;;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
12 |
庄裕美;对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思考[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6年02期 |
13 |
徐红,沈玉清;关于新经济时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3期 |
14 |
翟梓枋,李树勋;加速高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校办科技产业的发展[J];呼兰师专学报;1995年01期 |
15 |
郭晓川;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现状评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6年03期 |
16 |
韦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全面开创高校技术创新工作新局面[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年01期 |
17 |
王铁军;;新疆涉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09年08期 |
18 |
刘兆文;米亚;张莉;孙继英;;浅议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8期 |
19 |
罗兵,应永铭,张少清;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认识、现状与问题[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
20 |
陈明;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