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运河水环境状况及修复措施模拟分析
【摘要】:蓟运河位于海河流域北部,基本功能为行洪排沥。由于近年来持续干旱少雨,上游基本无下泄流量进入,加之沿河未经处理的国有、城镇生活污水的排入以及蓟运河闸年久失修海水倒灌多年污染河床,致使蓟运河水质咸化和恶化。随着蓟运河沿岸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及景观环境的需要,目前蓟运河水量及水质状况远远不能满足各地需求。为此,本文对蓟运河水质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同时进行了污染源调查,确立了主要污染因子。建立了反映蓟运河水量、水质的水动力-水质耦合数学模型。按照蓟运河的相关规划制定降污措施,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以期对降污措施的实施效果提供量化依据。
天津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在蓟运河上取了九王庄、新安镇、张头窝、江洼口、芦台大桥和蓟运河闸六个监测断面,平均一年取4次水样。根据对监测成果的分析,确定了蓟运河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氯化物、硫酸盐、COD、总磷和总氮。
利用一维圣维南方程组建立蓟运河水动力模型,根据九王庄、张头窝和蓟运河闸实测的水位、流量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模拟值和实测值吻合,模型满足要求。利用一维对流-扩散方程建立蓟运河的一维水质模型,并通过流量与水动力模型耦合。分别用2008年和2009年蓟运河各监测断面的水位、流量及水质资料对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选用氯化物、硫酸盐、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作为水质指标,结果证明模型可以很好的反映蓟运河的水动力、水质情况,可以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
在了解生态需水量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分别用Tennant法、月保证率法及最小月法计算蓟运河的生态需水量,最终确定蓟运河的生态需水量为2.63亿m3。根据蓟运河水质要达到地表水环境Ⅴ类标准的规划,对COD、总磷和总氮2008-2010年的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并进一步根据按贡献率削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计算得到各排污口应该承担的污染负荷削减量。承担污染负荷削减量大的排污口,其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大,其附近河段污染严重,据此分析出芦台东扬地上排涵、天化化工厂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汛期张头窝附近河段水质较差,应该成为降污治理的重点。
为了改善蓟运河的水生态环境,制定了工程措施(建污水处理厂)、调度措施(引水冲污)和生态措施(建人工湿地)三种治理方案,运用本研究建立的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对三种降污措施的修复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并最终确立蓟运河的水环境修复措施。
|
|
|
|
1 |
林玉环,康德梦;蓟运河下游含汞底泥水力迁移作用的研究[J];环境科学;1984年05期 |
2 |
黄玉瑶,赵忠宪,仪垂贵,庞苏娟;汞、DDT、六六六在蓟运河河口生态系中的迁移、积累与循环[J];环境科学学报;1984年01期 |
3 |
高玉荣;蓟运河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其与若干生态因素的关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89年01期 |
4 |
彭安,王文华,孙景芳;蓟运河中腐殖酸对汞迁移转化的影响[J];环境化学;1983年01期 |
5 |
王淑琴,孙思恩,王相明,彭安;蓟运河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离鉴定[J];环境科学;1983年04期 |
6 |
陈利顶,李俊然,郭旭东,傅伯杰,李广清;蓟运河流域地表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00年06期 |
7 |
唐以剑,章申;蓟运河中汞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84年02期 |
8 |
任淑智;河蚬对蓟运河水体污染指示作用的研究[J];环境科学;1984年03期 |
9 |
;蓟运河渔业水质标准研究完成[J];天津水产;1982年00期 |
10 |
栾兆坤,汤鸿霄;蓟运河含汞底质中汞的化学稳定性[J];环境化学;1983年06期 |
11 |
康德梦;蓟运河底质中甲基汞分布的变化趋势[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86年04期 |
12 |
章申,唐以剑,杨惟理,饶莉丽,冯福建,屈翠辉;蓟运河汞污染化学地理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1981年04期 |
13 |
朱来东;;蓟运河水利工程环境效应的遥感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0年01期 |
14 |
汤鸿霄,栾兆坤;蓟运河含汞底质的絮凝特性[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81年Z1期 |
15 |
L.C.凯斯;;再版前言[J];油气田地面工程;1981年S1期 |
16 |
彭安,贾金平,周栘;蓟运河底泥及其组成成份对甲基汞的吸附作用[J];环境化学;1987年02期 |
17 |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农药组;蓟运河有机氯农药残留分布研究[J];环境科学;1983年01期 |
18 |
张国祥;;二次供水运行管理与水质保障[J];城镇供水;2011年04期 |
19 |
;序[J];油气田地面工程;1981年S1期 |
20 |
隋国勇;油田回注水水质问题及整改措施[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1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