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街道界面形态的量化研究

周钰  
【摘要】:论文围绕街道界面形态的参数量化方法展开探索,旨在为我国城市规划中的街道界面控制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全文主要由量化方法的理论探索及实践运用两部分组成。 在理论探索部分,论文引入实验心理学理论,建立街道界面的“物理形态-心理认知”研究框架,就人对街道界面几何形态层面物理属性的心理认知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建立“理想模型”,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心理认知实验,并引入实验心理学中的心理物理学及空间知觉理论,建立了“界面密度”与“贴线率”相结合的参数量化方法,综合表征街道界面的密集程度及贴线程度这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在实践运用部分,论文首先对街道的“界面密度”形态展开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城市取样分析,发现街道“界面密度”与街区建筑密度存在近似正相关关系,街区建筑密度与街廓尺度存在近似负相关关系。街廓尺度越大,则街道“界面密度”越低。通过分析中外街道实例,发现街道界面的“密度表征”比“尺度表征”更为有效;小尺度街廓是形成优秀街道空间的必要条件;而舒适宜人的街道,其“界面密度”一般在70%以上。 接着对街道的“贴线”形态展开研究。通过中西城市的取样比较,发现欧美城市的街道界面多为整齐平直(贴线),而中国则多为凹凸错落(不贴线)。规划法规的不同是造成这一差异的直接原因,而更为根本的则是中西不同的建筑文化传统。西方的小街廓及重视城市公共空间、注重建筑“立面”的传统使街道界面具有“贴线”特点。中国的大街廓和“门堂之制”主导的群体布局模式,以及木构建筑曲折变化的外观特点、界面错落的单体组合模式,使传统街道界面具有层次丰富的特点。通过分析街道实例,发现街道界面“贴线率”的高低与街道空间的舒适程度不存在绝对的对应关系。 将街道“界面密度”与“贴线率”相结合的参数量化方法运用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中,可进行街道界面的量化控制。以天津市解放北路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案例,量化分析街道界面特质,将参数转化为控制图则落实到地块层面,成为保护规划编制的一部分,可指导沿街地块建筑的有机更新。 论文立足我国的城市现状,推导出一套能够有效描述街道界面形态的参数量化方法,并对街道界面形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这对于我国城市规划中的街道界面控制具有积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熊国平;扬州市邗江百祥路商业步行空间规划[J];新建筑;1998年04期
2 梁江;孙晖;;从“侵街”到“侵空”[J];中外建筑;2007年01期
3 王子平;王竹;;街道柔性界面在街道整治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年29期
4 李百浩,鲁锐;因埠而兴的湖北古镇——阳新龙港[J];华中建筑;2005年04期
5 麦华;李一;;一座与城市共融的建筑——卡蒂埃基金会[J];南方建筑;2006年11期
6 易伯,董争俊,刘炜;因渡而兴的湖北古镇——监利周老嘴[J];华中建筑;2005年03期
7 ;李兴钢 用文化精神凌驾商业价值[J];文化月刊;2004年07期
8 汤国华;广州下九路、第十甫路、北京路一段 沿街立面的整修效果[J];广东建筑装饰;2000年01期
9 卢青;构筑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命网络”[J];北京规划建设;2002年06期
10 田葳;浅析太原旧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J];山西建筑;2004年06期
11 郑析;;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性发展——常州延陵东路历史文化街区概念性城市设计[J];建筑与文化;2004年09期
12 业祖润,边志杰,段炼;北京前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4期
13 王爱明;;紫线划定的方法及制图指导研究[J];山西建筑;2006年24期
14 陈剑飞;张骏;;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J];低温建筑技术;2007年02期
15 郭沁;吕斌;;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复兴面对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年05期
16 ;福州市印发《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搬迁修复保护办法》[J];城市规划通讯;2007年15期
17 吴珂;;弘扬精神 内外兼修 激发活力——浅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复兴[J];江苏城市规划;2008年02期
18 王赫;;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4期
19 霍丹;李茉;;大连春满街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设计[J];中外建筑;2009年01期
20 廖赞威;;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消防保护措施[J];今日科苑;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军;周晓雪;;城市街道围合界面的形式与景观[A];山东建筑学会成立5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3年
2 王昕;杨晓春;;开发控制中城市设计的内容与表达——关于松山湖设计实践的思考[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玮;何梅;熊贝妮;;武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的适应性[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贺广瑜;;历史文化街区所处区域的城市设计研究——以小西街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苏春雨;;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及保护研究——以欧洲两大城市及中国上海为例[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6 崔利民;周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公众参与——以新疆库车萨克萨克历史文化街区为例[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汪萍;李文娟;;湘潭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金春燕;赵要伟;翟剑辉;;历史文化街区之“街道美学”初探——以长春市南广场历史文化街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姚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规范性与适应性研究——以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10 陈鼎超;;历史文化街区抗震疏散救援通道规划方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钰;街道界面形态的量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任娟;基于环境容量的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及其评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汤卓炜;中国东北地区西南部旧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人地关系发展阶段的量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刘劲松;关于存储系统性能的测试、仿真与评价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斯蔼;生态经济学模型支持下的松嫩平原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傅广宛;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量度、绩效与进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调查研究工作体系的中日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余慧;汶川地震灾区历史文化名城灾后价值分析与保护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黄清;论质的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庞永刚;以人骨髓间质干细胞构建工程化软骨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翔;城市设计中的街道界面分析[D];湖南大学;2003年
2 蒋萍;控制性详细规划对街道界面的控制引导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郑文懋;类型学视角下的城市街道界面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4 胡争艳;城市住区街道边界空间的公共性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周遵奎;成都市文殊院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后的调查与反思[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王子平;城市街道柔性界面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韩然屹;基于知觉体验的城市街道空间演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贺璟寰;城市生活性街道界面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邱杨;小城市旧街区以“街”为载体的更新方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张莉兰;旧城商业步行街区尺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曾婷婷;漳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N];闽南日报;2010年
2 赵辉 吴坚;宜兴三街区确定为历史文化街区[N];宜兴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江继兰 吕天路;保护历史文化街区 守护城市文脉[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省政协委员 程恩平;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N];友报;2010年
5 见习记者 左虑远;市政协视察组视察河西历史文化街区[N];湘潭日报;2010年
6 国家文物局局长 单霁翔;保护历史文化街区 延续城市发展文脉[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中国城市规划院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景慧;保存遗产 传承文化 改善环境 造福居民[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对历史文化街区国家有何规定[N];云南日报;2003年
9 记者 范武平;武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通过评审[N];武威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单红;谩一眸,千年如昨[N];无锡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