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脆性材料损伤演化的实验力学研究
【摘要】:岩石类准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损伤失效是地下空间开发、水利水电建设、岩石隧道掘进、矿产资源开采等领域所关注的基础科学问题。与此同时,从实验的角度测量和表征损伤是研究岩石各种损伤破坏过程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本文围绕准脆性材料损伤失效问题,在数字图像相关全场测量与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岩石材料的损伤演化规律及失效机制开展研究,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工程背景与科学意义。
本文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对岩石压缩失效过程中的损伤演化与局部化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实时给出了不同载荷水平下岩石表面的变形位移场和应变场。在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最大拉应变1作为描述损伤的力学参量,进一步对实验给出的所有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场所有测点的应变平均值基本随压力载荷呈线性增长,反映大部分测点在加载过程中处于均匀变形状态;其中前10%左右的较大应变点的平均值在损伤局部化及裂纹萌生阶段表现为非线性快速增长,表明这些点主导了岩石的损伤演化和裂纹扩展。
在DIC全场测量与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损伤演化双因子实验表征方法。以实时测量的最大应变1作为损伤演化的关键参量,进行实验数据统计与归一化分析,提出了损伤局部化因子Lf,描述损伤的空间局部化程度,提出了损伤程度因子Df,描述损伤的程度,并给出了双因子曲线随压力载荷的变化。本文还将双因子方法应用于巴西圆盘、压头压入、循环加卸载等不同工况与不同试件的损伤演化测量,实验结果发现,双因子曲线均在损伤局部化阶段发生交汇之后曲线出现拐点,表明损伤的汇聚串接已导致裂纹基本形成,验证了这一方法对准脆性材料损伤演化定量表征的适用性。
论文开展了岩石在压头载荷、加卸载、三点弯等不同工况作用下的损伤断裂实验研究。分析了压头载荷作用下岩石裂纹扩展的机理,给出了压头载荷与裂纹长度之间的关系。实验发现加卸载过程中存在能量耗散,残余变形随循环载荷的增加而增大,并对加卸载过程中的裂纹行为进行了分析。DIC结合声发射技术研究了岩石三点弯实验损伤断裂问题,综合声发射振铃计数率与实验位移、应变场分析发现,裂纹起裂载荷约为峰值载荷的80%。利用DIC位移场分析得到了裂纹张开位移以及裂纹扩展全过程。
|
|
|
|
1 |
李竟艳;欧卓成;段卓平;黄风雷;;准脆性材料泛形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J];兵工学报;2015年S1期 |
2 |
李晓照;戚承志;邵珠山;;岩石裂纹扩展诱发的强度弱化模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0年01期 |
3 |
刘福胜;岩石裂纹扩展规律的灰色模型[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
4 |
方敏杰;任会兰;宁建国;;准脆性材料中椭圆形微裂纹的生长与演化[J];材料工程;2013年02期 |
5 |
周小平,哈秋聆,张永兴,王建华,朱可善;峰前围压卸荷条件下岩石的应力–应变全过程分析和变形局部化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8期 |
6 |
杨建平;陈卫忠;黄胜;;一种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S2期 |
7 |
王桂尧,孙宗颀,唐前松;岩石断裂稳定性的尺寸效应[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8 |
高文学,刘运通;岩石动态损伤的数值模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9 |
赵建平;程贝贝;卢伟;李建武;;深部高地应力下岩石双孔爆破的损伤规律[J];工程爆破;2020年05期 |
10 |
徐涛,于世海,王述红,唐春安;岩石细观损伤演化与损伤局部化的数值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1 |
王桂尧,孙宗颀,黎振兹;岩石Ⅱ型裂纹扩展的一般规律[J];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
12 |
陶纪南;岩石按劈烈性分级[J];岩土工程学报;1993年05期 |
13 |
张晓春,杨挺青,缪协兴;岩石裂纹演化及其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1999年01期 |
14 |
孙裕钰;;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地理实践活动——以松江二中校园岩石考察为例[J];地理教学;2021年02期 |
15 |
李明;李硕;崔志云;邵斌;刘凭正;韩影;;海底岩石静态处理技术研究[J];石油化工建设;2020年05期 |
16 |
刘新清;;《岩石上的花儿》[J];科技与创新;2021年03期 |
17 |
张廷雷;李蓉仑;杨鸿;方明;;试件尺寸对岩石膨胀力测试值影响的研究[J];工程与试验;202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