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基因微球的制备及其在促进内皮细胞增殖方面的初步应用
【摘要】:本文制备了可降解载基因微球(Microparticles,MPs),利用MPs/pEGFP-ZNF580复合物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达到了促进HUVECs增殖和迁移目的。针对高分子量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对细胞毒性高的问题,本文利用低分子量PEI制备了可降解型基因载体,并进行了评价。
1.为了克服高分子量PEI作为基因载体引起的细胞毒性问题,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3(S)-甲基-吗啉-2,5-二酮(MMD)、乙交酯(GA)和低分子量PEI为原料,制备了甲氧基-聚乙二醇-嵌段-聚(3(S)-甲基-吗啉-2,5-二酮-共聚-乙交酯)-接枝-聚乙烯亚胺三嵌段共聚物(mPEG-b-P(MMD-co-GA)-g-PEI),经自组装形成“核-壳”结构MPs。其中,MPs的疏水“核”由P(MMD-co-GA)组成,以它作为交联点,连接着众多的PEI和PEG链段,从而形成具有亲水性且带正电荷的“壳”。
MPs吸附并压缩ZNF580基因,形成MPs/pEGFP-ZNF580复合物。与高分子量PEI相比,MPs和MPs/pEGFP-ZNF580复合物的细胞毒性大大降低。MPs/pEGFP-ZNF580复合物的转染效果与LipofectamineTM2000的转染效果相似,经转染60小时后,HUVECs的增殖和迁移得到提高。本文提供了一种制备低毒性非病毒基因载体有效方法。
2.为了达到pEGFP-ZNF580从MPs/pEGFP-ZNF580复合物中持续释放的目的,合成了具有不同降解速率的三嵌段共聚物,进而制备了具备不同降解速率疏水核心的MPs。首先,合成了甲氧基-聚乙二醇-嵌段-聚(3(S)-甲基-吗啉-2,5-二酮)-接枝-聚乙烯亚胺(mPEG-b-PMMD-g-PEI)、甲氧基-聚乙二醇-嵌段-聚(3(S)-甲基-吗啉-2,5-二酮-共聚-丙交酯)-接枝-聚乙烯亚胺(mPEG-b-P(MMD-co-LA)-g-PEI)和甲氧基-聚乙二醇-嵌段-聚(3(S)-甲基-吗啉-2,5-二酮-共聚-丙交酯-共聚-乙交酯)-接枝-聚乙烯亚胺(mPEG-b-P(MMD-co-LA-co-GA)-g-PEI)三嵌段共聚物。之后,经自组装形成了MPs。
pEGFP-ZNF580能够通过该复合物转染进入HUVECs,western blot分析表明ZNF580关键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至35.74%-46.11%,pEGFP-ZNF580能够持续释放25天。这种MPs/pEGFP-ZNF580复合物在实现组织工程支架和人工血管的快速内皮化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3.为了实现MPs对HUVECs的选择性转染,通过接枝Arg-Glu-Asp-Val(REDV)多肽,制备了靶向性三嵌段共聚物,即REDV-接枝-聚乙烯亚胺-接枝-聚(丙交酯-共聚-乙交酯)-接枝-聚乙烯亚胺-接枝-REDV (REDV-g-PEI-g-P(LA-co-GA)-g-PEI-g-REDV)和REDV-接枝-聚乙烯亚胺-接枝-聚(丙交酯-共聚-乙交酯-共聚-3(S)-甲基-吗啉-2,5-二酮)-接枝-聚乙烯亚胺-接枝-REDV (REDV-g-PEI-g-P(LA-co-GA-co-MMD)-g-PEI-g-REDV)。以此为基材制备了HUVECs靶向性MPs。
在HUVECs和人脐动脉平滑肌(HUASMCs)的共培养体系中,MPs/pEGFP-ZNF580复合物能够特异性地选择转染HUVECs,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并抑制HUASMCs增殖。结果表明,这种MPs/ZNF580复合物具有特异性内皮细胞选择功能。
|
|
|
|
1 |
王刚,魏莉,洪霞,汪大洋,杨文胜,刘凤岐,李铁津,白玉白;三嵌段共聚物在气-液界面的有序组装[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5期 |
2 |
于彬;李宝会;孙平川;陈铁红;金庆华;丁大同;;双亲三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态的模拟[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3 |
徐霞;张庆华;陈碧;詹晓力;陈丰秋;;PMTFPSb-PEO-b-PMTFPS含氟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溶液性质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10期 |
4 |
刘铁驹;谭红革;;球状三嵌段共聚物在平面薄膜间的自组装[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
5 |
王兴亚;刘兆威;;丁苯热塑性弹性体的工业开发研究——Ⅰ.线型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J];兰化科技;1983年04期 |
6 |
张慰盛
,严芬媛
,马才友
,应圣康;用阴离子聚合合成聚苯乙烯-聚二烯烃-聚ε—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的研究[J];华东化工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
7 |
李又欣,蒋硕健,冯新德;以聚α,α-二甲基-β-丙内酯为硬段的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7年10期 |
8 |
杨京伟,鲍浪,徐瑞清;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新型加氢催化剂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0年01期 |
9 |
全大萍,高建文,廖凯荣,卢泽俭;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的降解性能[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2年04期 |
10 |
段学欣,袁飞,温笑菁,杨淼,林海,孙平川,何炳林,王维;二维核磁共振法研究线型聚乙二醇与树枝状聚苄醚形成的三嵌段共聚物[J];高分子学报;2004年06期 |
11 |
陈建兵;王武生;王宇;曾俊;王爱东;;聚含氟丙烯酸酯-聚氨酯三嵌段共聚物水基分散体的合成及膜结构[J];应用化学;2006年02期 |
12 |
潘炜;范晓东;佀庆法;张海涛;;叔丁基锂引发合成聚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J];材料导报;2013年12期 |
13 |
逄杰斌,金关泰,侯元雪,张洪敏,杨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表征[J];化工科技;1999年01期 |
14 |
褚艳红;张国宝;赵根锁;余守志;;PLLA-PEG1000-PLLA三嵌段共聚物的红外变温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5 |
谭红革;白瑞娟;刘铁驹;郝清海;邓雅静;;球状三嵌段共聚物在圆柱型受限空间的自组装[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2年05期 |
16 |
伍一波;李树新;杨英歌;任苹;陈颖;李小波;王新如;;聚(苯乙烯-b-异丁烯-b-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征以及表面形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
17 |
李继航;张琴;胡娜;陈明清;施冬健;明石满;;光敏性三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端基对其热稳定性的增强作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年01期 |
18 |
徐纪华;孙平川;金庆华;丁大同;李宝会;;双亲三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稀溶液中自组装形态的模拟[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9 |
李又欣,蒋硕健,冯新德;聚α-甲基苯乙烯为硬段的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8年05期 |
20 |
相恒学;王世超;闻晓霜;周哲;朱美芳;;结晶/无定形PMMA-b-PHBV-b-PMMA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热稳定性表征[J];高分子学报;201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