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办公建筑中冷却塔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策略研究

薛怀坤  
【摘要】: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土壤作为冷热源,通过地下封闭环路中换热介质的循环流动,与土壤进行热量交换,与普通空调系统冷热源相比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但在系统实际运行中,当地源热泵系统向土壤的放热量远大于吸热量时,就会出现热量在土壤中堆积的现象,影响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性能,因此工程上常引入冷却塔进行辅助散热。冷却塔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可有效的改善传统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性能,解决了土壤的热积聚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冷却塔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在办公建筑应用中运行效率低的问题,对系统中热泵机组(制冷机组)、冷却塔及地埋管换热器三个主要部件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采用集总参数法的传热数学模型。同时,为了模拟冷却塔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和系统能耗,利用VB6.0进行了编程,开发可以计算土壤温度变化和系统能耗的计算程序。本程序相比于现存商业软件,计算方法简明,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工程需要。本文以天津市某办公建筑为例,利用eQUEST进行了全年负荷模拟,其峰值冷负荷为301kW,峰值热负荷为209kW。若采用传统地源热泵系统,夏季向土壤的排热量为210531.6kWh,冬季需从土壤的取热量为114643.3kWh,吸放热量比为1:0.54,故需设置冷却塔辅助散热以保证土壤热平衡。根据该建筑的负荷特性,提出了包括冷却塔和地埋管换热器的并联、串联、独立连接和独创提出的混合连接四种系统连接形式。针对每种系统,进行了相应的设备选型,并通过编制的计算程序对各系统的不同运行策略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并联系统配置和混合连接下的温度控制与温差控制运行策略对土壤温度影响最小;混合连接系统配置下的热泵机组优先运行策略能耗量最小;所以本案例的最优运行策略为:混合连接形式下的热泵机组优先运行策略。且独创提出的混合连接形式下最优运行策略比一般并联连接形式下冷却塔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节能6.6%。由此可见,冷却塔与地埋管换热器混合连接的复合系统更利于保证土壤热平衡和减少办公建筑的系统能耗。结合使用本文提出的模拟程序,该系统的运行策略算法可推广至各地办公建筑,为冷却塔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在办公建筑中的应用提供策略支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杨婧文;;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在办公建筑中的应用[J];制冷;2011年04期
2 谢鹂;徐菱虹;胡平放;;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化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8年02期
3 孙培杰;王景刚;王惠想;;辅助冷却复合地源热泵可行性及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5年06期
4 花莉;范蕊;潘毅群;黄治钟;;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回顾与发展[J];制冷与空调;2011年05期
5 郝先栋;罗寿平;王从永;;并、串联连接混合式地源热泵比较[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9年02期
6 苏立群;卢军;;重庆某办公楼地源热泵系统设计[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6年06期
7 陈进;徐菱虹;胡平放;;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间歇运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4年07期
8 李鑫;谢红妹;刘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地源热泵系统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2年06期
9 张杰;程玉金;;北京市某大学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设计[J];建筑节能;2011年02期
10 李瑞霞;尤晶;;微能耗建筑中的地源热泵系统[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2008年08期
11 张鼎盛;;地源热泵规范施工的2个关键点[J];建材与装修情报;2008年10期
12 程朝阳 ,赵铭;地源热泵系统及其应用[J];大众用电;2005年09期
13 王景刚,孙培杰,王惠想,杨波,闫峰;辅助冷却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可行性分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4 许霞;史健翔;张建忠;;地源热泵系统在绿建三星示范项目中的应用实例[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7年02期
15 朱柏山;艾民;;重庆某办公楼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设计[J];重庆建筑;2016年04期
16 邓争鸣;;某剧院地源热泵系统设计[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6年08期
17 朱立东;门辰琼;王乐;;武汉地区常规地源热泵与冷却塔复合地源热泵的运行比较[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4年03期
18 刘军;张亚娟;;冷却塔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在西安某办公建筑中的应用[J];制冷与空调;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燕;付祥钊;;办公建筑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设计周期确定方法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苏立群;卢军;;重庆某办公楼地源热泵系统设计[A];2015年第十六届西南地区暖通热能动力及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李大鹏;饶政华;张翔;廖胜明;;长沙地区多功能地源热泵系统的模拟与分析[A];2014-2015年湖南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15年
4 陈仕泉;黄夏东;赵士怀;;福建省地源热泵适宜性研究[A];2011年福建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资料集[C];2011年
5 ;南京地区地源热泵施工工艺及需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A];核工业勘察设计(2013 特1)[C];2013年
6 蒋仕强;;夏热冬冷地区冷却塔+地源热泵间歇运行特性研究[A];2014铁路暖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陈胜朋;沈意成;陈振乾;张辉;;基于动态模型的复合式地源热泵冷却塔选型方法介绍及软件实现[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邵宗义;全薇;王瑞祥;;地源热泵工程实例过程解析[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洁;叶倩;;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在合肥某工程中的设计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史晓波;于庆波;;国内地源热泵复合系统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学梅;辅助散热地源热泵复合系统节能调控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2 郭永辉;直接膨胀式地源热泵单U换热器传热特性及系统性能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3 曾召田;岩溶地区红粘土热湿迁移及其对地源热泵系统换热性能的影响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4 余鑫;竖直埋管地源热泵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徐坚;地源热泵U型埋管换热器的变周期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刘玮;基于蓄能技术和地源热泵的冷热电联产系统优化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雷飞;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运行建模研究及能效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杜震宇;黄土高原寒冷地区地源热泵单U形地埋管换热器动态换热特性的试验与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9 刘卓栋;地源热泵地埋管随机传热与可靠性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林锋;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机理及其热物性参数估算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怀坤;办公建筑中冷却塔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李蕾;燃气锅炉辅助地源热泵复合系统优化设计及软件开发[D];山东建筑大学;2017年
3 李扬;温湿度独立控制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4 靳晓东;基于土壤温度控制的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模拟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7年
5 宋宗伟;兰州地区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供暖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6 韩世力;冷却塔辅助冷却地源热泵系统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6年
7 杨欢欢;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及性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8 谢鹂;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不同控制策略的分析与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刘娟娟;直膨式地源热泵系统综合效益评价及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杨小双;长江中下游地区地源热泵系统能效测评与研究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叶大法 吴玲红 梁韬;上海世博轴江水源与地源热泵联合系统设计[N];中华建筑报;2009年
2 撰稿 记者 谷青;地源热泵、光伏发电大有作为[N];济南日报;2013年
3 上海盛大集团 张玖洪;地源热泵的特点及施工难点[N];建筑时报;2011年
4 国务院参事 王秉忱 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 吴元炜;地源热泵工程亟待规范化[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曹政;本市开建三大地源热泵项目[N];北京日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李惠钰;地源热泵让建筑冷暖“自制”[N];中国科学报;2019年
7 通讯员 赵振龙;大兴机场将建成国内最大地源热泵[N];中国民航报;2019年
8 记者 周明飞 通讯员 吴晓征 申海霞;全省首家地源热泵替代燃煤项目河津开工[N];山西日报;2019年
9 记者 于德福;我国地源热泵产业走在世界前列[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10 张志锋;雄安新区立起绿色建筑 地源热泵系统采用清洁能源[N];中华建筑报;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