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加固过程中强度变化及本构模型试验研究
【摘要】:在我国沿海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含有高含水率软黏土的近代沉积层,修筑建筑物之前需对其进行加固处理。由于优势明显,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已经成为了软基加固的主要方法,一般采用先进行真空预压处理再进行堆载预压,在施加堆载时往往存在大部分的未固结地基,加之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存在差异,规范中并未对堆载施加方式进行详细规定。因此,土体在加固过程中的强度增长以及本构模型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将邓肯-张模型引入分层总和法进行沉降计算时,体积应力作用时其变形模量变化只能使用繁琐的迭代法计算,未能提供简洁的计算方法。此外,确定邓肯-张模型参数n、k值时往往把初始切线模量与围压的双对数关系按照线性关系拟合,若试验数据较少会对计算结果造成误差,并且直线假定的合理性需要进一步论证。所以,有必要对软黏土在等向应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探索。本文利用GDS高级三轴系统对天津滨海地区不同初始含水率的重塑软黏土进行一系列的三轴试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进行不同围压与固结度下的不排水剪切试验,得出了抗剪强度指标随固结度的变化规律;搜集和整理不同地区的相关三轴试验数据,利用归一化方法探究了内摩擦角随固结度变化的增长规律;分析了固结体应变与抗剪强度的增长累计频率,得出合理的堆载施加方式。(2)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不同初始固结度下黏性土邓肯—张模型,通过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对比,得出了模型参数与固结度和围压的关系式并验证了其可靠性。(3)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重塑土样的固结排水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有效应力与轴向应变之间的双曲线关系;通过理论推导明确了该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并得出等向固结过程中土体的切线模量表达式。(4)将新公式与邓肯—张模型方法确定的初始切线模量进行对比,验证了该公式的合理性,并且得出lg(E_i/p_a)与lg(σ_3/p_a)之间并非严格的线性关系。对新老方法计算的初始切线模量结果进行对比,说明新方法对于计算初始切线模量值更加合理可靠。
|
|
|
|
1 |
胡斌;陈余;夏银飞;;利用分级填筑实测数据进行固结度的探讨[J];国外建材科技;2006年02期 |
2 |
罗明远;张成华;;求解固结度简便计算方法的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12期 |
3 |
林茂;吕凡任;;关于软土固结度的若干确定方法[J];路基工程;2007年02期 |
4 |
阎钶;林彤;朱长歧;;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基的固结度分析与计算[J];土工基础;2009年04期 |
5 |
吴世明,王建人,曾国熙,唐有职;软土固结中波速与固结度的关系及其工程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1989年01期 |
6 |
宋应文,唐业清;固结度的计算方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7 |
孟庆山,王吉利,汪稔,郭应桐;排水固结法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固结度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1年10期 |
8 |
何群,冷伍明,魏丽敏;软土抗剪强度与固结度关系的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
9 |
叶国良,孙万禾;固结度计算中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港湾建设;2005年05期 |
10 |
王绪锋;郑峰;李忠林;;基于实测沉降的固结度分析法[J];水运工程;2010年04期 |
11 |
王丙乾;;双层砂井地基固结度的概率分析[J];四川建筑;2010年03期 |
12 |
王丙乾;龚镭;刘国楠;;双层砂井地基固结度概率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
13 |
李佐良;杨爱武;许再良;张兴增;;不同固结度对软土强度及变形的影响[J];中国港湾建设;2012年02期 |
14 |
何群,冷伍明,魏丽敏,王永和;固结度与加载方式对软土抗剪强度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1期 |
15 |
赵辉,李粮纲;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土地基的固结度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5年03期 |
16 |
折学森;二维太沙基固结微分方程求解[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17 |
胡德金,高正中,陈治伙;不同固结度下软基土的力学特性[J];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99年05期 |
18 |
李光辉;彭华;;铁路地基固结度的计算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年02期 |
19 |
杨爱武;张艳;;不同初始固结度吹填土蠕变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
20 |
包伟力,周小文;地基强度随固结度增长规律的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