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省际的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价及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中国以及全球造成的不利影响的日益凸显,脆弱性作为研究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程度的重要工具,受到国内外学者的众多关注。论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气候变化脆弱性的概念体系、评价理论以及研究方法。然后以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在暴露度-敏感性-适应力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中国大陆省际地区的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并运用GIS技术绘制了中国大陆气候变化脆弱性等级分布图,对中国大陆地区在面对气候变化时的所表现的暴露度、敏感性、适应力情况分别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气候变化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少数的几个地区(北京、浙江和广东)处于潜在脆弱状态,几乎全国所有地区均具有脆弱性,且在处于脆弱状态的省际中,大部分处于中度及以上脆弱状态。其中,宁夏、海南、贵州和甘肃处于高度脆弱状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在轻度及以下的脆弱区域中,均是东部地区;而在中度及以下的脆弱区域中,只有中部的山西、江西以及西部的重庆落入轻度脆弱区,其他西部、中部以及东北部地区均处于较高脆弱状态及以上。结合其组成因素以及脆弱性等级分布图进一步分析可知,单一因素的得分高低不能决定地区的最终脆弱状态;处于同一脆弱等级划分的地区其脆弱性主要影响因素不一定相同;处于同一经济区域的地区,其脆弱性等级不一定相同,甚至相差较大;并且中国大陆气候变化适应力图与脆弱性图具有最高的匹配度。最后针对中度及以上脆弱区,结合对脆弱性各要素所衡量指标的考察,分别对各地区的脆弱状态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从而为减少地区脆弱性指出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