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有权视角下工程设计人员知识贡献惰性行为研究
【摘要】: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提高,工程设计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的设计人员之间的知识共享与合作。出于利己动机维护和竞争优势考虑,工程设计人员倾向于在工程设计实践中出现知识贡献惰性行为,阻碍了工程设计绩效和组织绩效的提升。本研究以工程设计人员双重心理所有权为切入点,依据社会认知理论建构下的“外部情境-心理认知-个体行为”范式,探究工程设计组织情境中外部情境因素通过心理所有权过程机制对工程设计人员知识贡献惰性行为的作用机理。首先,以“组织氛围-心理认知-个体行为”为分析单元,从利己导向、社会责任导向和法律/规范导向组织伦理氛围入手,探究不同导向组织伦理氛围作为组织层面变量通过个体层面的心理所有权过程机制影响个体知识贡献惰性行为的跨层次作用机理,提出相应理论假设并建立分层线性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利己导向组织伦理氛围促进工程设计人员基于知识的心理所有权并降低基于组织的心理所有权进而强化知识贡献惰性行为;社会责任导向组织伦理氛围则会弱化工程设计人员基于知识的心理所有权和促进基于组织的心理所有权进而缓解知识贡献惰性行为;法律/规范导向组织伦理氛围对工程设计人员的知识贡献惰性行为具有直接的负向影响。其次,以“领导力-心理认知-个体行为”为分析单元,探究工程设计人员基于知识的心理所有权中介作用和情绪调节策略调节作用下伦理领导力对知识贡献惰性行为的干预机制。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伦理领导力通过改善工程设计人员基于知识的心理所有权缓解其知识贡献惰性行为;工程设计人员的认知再评估情绪调节策略有效调节伦理领导力到知识贡献惰性行为的直接关系,且随着认知再评估策略的增强,调节作用越显著;工程设计人员的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在伦理领导力和知识贡献惰性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组织氛围影响和领导者干预的基础上,以“个体知觉-心理认知-个体行为”为分析单元,从个体知觉行为控制入手,探究工程设计组织情境下知觉组织支持与主管支持对工程设计人员双重心理所有权动机及其知识贡献惰性行为涌现的作用规律。提出理论假设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知觉组织支持和知觉主管支持都能有效降低工程设计人员基于知识的心理所有权感知以及强化基于组织的心理所有权感知,进而弱化知识贡献惰性行为;知觉主管支持在知觉组织支持和工程设计人员双重心理所有权中扮演中介作用。最后,为提升研究的解释力与稳健性,引入组态效应分析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收集定性数据,综合性的探究组织氛围、领导力干预与知觉支持通过心理所有权过程机制对工程设计人员知识贡献惰性行为的组合干预路径。研究结果进一步肯定了双重心理所有权对知识贡献惰性行为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工程设计人员知识贡献惰性行为前因因素之间复杂的组态关系,并由此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双重心理所有权视角下外部情境因素对工程设计人员知识贡献惰性行为影响的多组态干预机制框架,推动了心理所有权视角下情境因素对知识贡献惰性行为多层次、多维度干预机制的集成与深化。本论文依托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范式,以工程设计人员的心理所有权为研究视角明确了心理所有权是工程设计人员知识贡献惰性行为形成的心理诱因,弥补了以往研究侧重情境因素的净效应作用而忽视心理所有权这一心理要素的不足;通过揭示不同导向组织伦理氛围和伦理领导力对工程设计人员知识贡献惰性行为的干预机制,突破原有关于知识贡献惰性行为的认识,肯定伦理要素及情绪调节对抑制工程设计人员知识贡献惰性行为的跨层次多维度心理动机机制作用机理;构建组织伦理氛围、伦理领导力、知觉支持以及双重心理所有权对知识贡献惰性行为的组合干预框架,扩展了知识贡献惰行为影响机理的分析范式,为实现复杂、动态的工程设计实践中工程设计人员知识贡献惰性行为心理所有权过程机制的有效干预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部署工程设计人员知识贡献惰性行为的有效治理策略提供理论指导与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