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祎青,袁希钢,刘春江;氢同位素的低温精馏分离及模拟技术[J];化学工程;2004年05期 |
2 |
周锡煌;天然水中氢同位素的色谱热导分析[J];科学通报;1982年14期 |
3 |
陈长安,武胜,倪然夫;材料中氢同位素的多维扩散行为计算[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1年01期 |
4 |
刘宾虹;陈长聘;王启东;;金属氢化物分离氢同位素[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1993年02期 |
5 |
钟正坤,邢丕峰,傅中华,王昌斌;碳基吸附剂对氢同位素的吸附行为研究(Ⅰ)[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3年01期 |
6 |
陆光达;氢同位素的交换与置换[J];同位素;2003年Z1期 |
7 |
周亚敏;金属锌法测定天然水、矿物包裹体及含氢矿物氢同位素方法研究[J];矿产与地质;1995年Z1期 |
8 |
唐涛,陆光达;钯-氢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J];稀有金属;2003年02期 |
9 |
孙贤育;~2HNMR研究分子中氢同位素氘分布[J];波谱学杂志;1985年02期 |
10 |
卢鸿,李超,肖中尧,孙永革,彭平安;轮南油田代表性原油正构烷烃单体氢同位素组成、分布与母源信息[J];中国科学D辑;2004年12期 |
11 |
叶小球;桑革;彭丽霞;薛炎;曹伟;;气相色谱法在氢同位素分离中的应用[J];同位素;2008年01期 |
12 |
雷强华;陈长安;黄理;张永彬;;VQ_2(Q=H,D,T)热力学氢同位素效应的理论研究(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02期 |
13 |
阮皓,胡石林,胡振中,张丽,窦勤成;水-氢同位素液相催化交换反应过程[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5年03期 |
14 |
戴金星;;我国有机烷烃气的氢同位素的若干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0年05期 |
15 |
钱晓静;熊义富;黄国强;饶咏初;;钯在氢同位素分离和纯化工艺中的应用[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6年02期 |
16 |
褚效中;赵宜江;阚玉和;周理;周亚平;;低温吸附法分离氢同位素[J];化学工程;2008年09期 |
17 |
雷强华;陈长安;熊义富;;Mg_2NiQ_6(Q=H,D,T)体系的热力学氢同位素效应[J];物理化学学报;2009年05期 |
18 |
王晓英;陆光达;秦城;吕俊波;;氢同位素气相色谱分析研究现状与展望[J];化工进展;2011年06期 |
19 |
罗阳明,王和义,刘俊,付中华,王昌斌,韩军,夏修龙,汤磊;氢同位素氘从气相到液相的催化交换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5年01期 |
20 |
张桂凯,陆光达;PdY_(8.5)Ru_(0.19)合金吸放氢氘特性[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年0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