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关于盐效应及其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的研究

潘晓梅  
【摘要】: 为了将盐效应更好地应用到分离过程中,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了关于盐效分离的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盐效应的基本因素;选择盐的方法;盐效应对二元溶液VLE、LLE的影响;盐效应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溶盐精馏-盐效萃取”联合过程的实验研究和数学模拟。 通过研究盐对溶剂(包括有机溶剂、水)饱和蒸汽压的影响规律及盐在纯溶剂和混合溶液中的溶解度规律,提出了一种有效选择盐的方法。对于二元溶液,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盐对溶液中二溶剂总作用的差来判断它们对该溶液产生的盐效作用的大小。其中ksi表示盐与溶剂i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度;si为盐在溶剂i中的溶解度,表示盐与溶剂i相互作用的数量关系。 针对VLE、LLE,本文分别提出第一类、第二类数学模型。 对于VLE,盐综合作用系数模型是在Furter方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属于第一类模型。第二类模型是在T-Wilson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这两个模型中,均采用拟二元盐分配理论考虑了盐对不同溶剂作用的差别及溶液组成对盐效应的影响。 对于LLE,相对分配系数增殖倍数模型是用系统含盐后相对分配系数的增殖倍数对盐与水的对比浓度进行关联,属于第一类模型。第二类模型是用改进的电解质MNRTL模型计算液液平衡。 对以上四个模型,分别用大量实验数据验证,关联效果较好。总的来说,第一类模型物理意义明确,简单易懂,但不够精确,适用于盐效分离过程的粗略计算。理论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因此,能够较准确地应用到过程计算中。 建立了一种带有中间储罐及盐效萃取分相器的分离有机溶剂、水共沸液的间歇塔,称之为“溶盐精馏-盐效萃取”联合过程。通过中间储罐和盐效萃取分相器实现了上、下同时出水,以提纯有机溶剂。大大缩短了操作时间,节约了能耗及操作费用。 本文对该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建立了有持液间歇“溶盐精馏-盐效萃取”联合过程的数学模型。用乙腈-水-氯化钙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模拟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最后,利用“萃取结晶” 方法研究了盐的回收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邹纲明,凌开成,谭炳璜;盐效应在乙醇──水体系分离中的作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2 潘晓梅,杨志才,苗得足;汽液平衡盐效应数学模型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2年05期
3 赵承卜,王守玉,韩丽君;汽液平衡盐效应的预测[J];化学工程;1986年01期
4 齐江,戴猷元;醇类稀溶液溶剂萃取的盐效应[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5 徐贤英;范新年;崔晓静;;盐在异戊醇和旋光戊醇体系中的盐效应[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7期
6 袁谋村,朱育芬;金属盐在某些底物中的快原子轰击质谱[J];分析测试学报;1989年05期
7 佟云琨,陈素娟;光度法测定硫酸根时的盐效应[J];海湖盐与化工;1998年02期
8 丁斌;王学敏;;一个含盐醇—水体系相平衡的简单关联式[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9 王风云,俞柏恒,陈民生,叶静娴,金家骏;水及含水混合溶剂中动力学盐效应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年09期
10 刘文彬,王键吉,卓克垒,王彩兰,卢锦梭;非水混合溶剂体系的盐效应[J];化学学报;1998年01期
11 沈学优,卢瑛莹,朱利中,朱春江;有机膨润土吸附水中有机物的盐效应及其机理[J];中国环境科学;2003年01期
12 王源升;杨雪;朱金华;;水溶性高分子溶解过程中的声衰减[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1期
13 张颖;周荣琪;;盐对盐酸-水体系气液平衡的影响[J];精细化工;2006年12期
14 郑学明,李坤英;盐效应对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系液-液平衡的影响[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7年03期
15 孙仁义,朱元举,冷春莉;汽液平衡盐效应中的沸点变化(英文)[J];化学研究;2003年03期
16 王玉娟;尹观;李贺;;川东南主要碳酸盐含卤层卤水氘过量参数演化[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8年01期
17 胡福欣 ,郑新生;盐对双液系汽液平衡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18 李万杰,梅乃辉,苏中东,谢文蕙;二氯苯在盐水溶液中活度系数的研究[J];环境化学;1998年04期
19 曲红梅,周立山,杨志才,白鹏;萃取结晶过程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4年05期
20 张玉敏,陈义锋;单元操作——液体精馏的学习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晓梅;肖国民;杨志才;;盐效应数学模型及盐效分离过程综述[A];第七届全国精细化学品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谢永鸿;;精馏十塔工艺条件优化[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向俊锋;唐亚林;陈次平;闫文鹏;周本茂;徐广智;;两种菁染料体系中盐效应核磁共振研究[A];中国感光学会第六次全国感光(影像)科学大会暨第五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潘晓梅;肖国民;杨志才;;气液平衡盐效应T-Wilson模型的改进[A];第七届全国精细化学品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杨丽华;宁永成;陶家洵;;加盐萃取精馏中盐效应的NMR研究[A];第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6 钱建兵;朱慎林;;汽液传质板式塔的最新进展[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林旺;张拥军;;氢键层层自组装膜的稳定性研究:无机盐的影响[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8 靳登超;杨志才;冯素霞;;合成甜菜碱生产中的产品分离[A];第三届全国传质与分离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张大力;卢立柱;柯家骏;;硫酸盐对镉萃取平衡性质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10 B.Kaibel;H.Jansen;T.Rietfort;E.Zich;G.Frey;Z.Olujic;J. Montz;Hilden Germany;李树国;;分壁塔——精馏技术的新突破[A];第六届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展览暨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晓梅;关于盐效应及其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张志刚;混合溶剂间歇萃取精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杨志东;共沸精馏提纯乙酰丙酮过程中水相后处理工艺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胡晖;同伦新算法在精馏模拟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5 张文成;穿心莲内酯超临界CO_2萃取结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王维德;多元非理想物系传质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2年
7 李天一;用同伦算法模拟复杂精馏过程[D];天津大学;2004年
8 张湜;综合建模方法和先进控制技术在两个化工过程中的应用[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9 董宏光;基于软计算智能的精馏分离序列优化综合[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10 张鹏;加压下规整填料塔内流体流动和传质特性的研究及其计算流体力学模拟[D];天津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雁;运用联合试验设计法确定盐效应适宜条件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2 赵林秀;加盐萃取精分离醋酸甲酯—甲醇的研究[D];中北大学;2005年
3 徐环;电解质溶液中CO_2的盐效应和沉积物——海水界面CO_2扩散通量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4 李文艳;2,6-二异丙基萘分离精制方法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5 姚俊峰;间歇萃取精馏过程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朱宏林;丙烯装置的模拟与优化[D];北京化工大学;2000年
7 万辉;醋酸—水体系的精馏过程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8 刘中林;苯酚光催化降解的盐效应及磁性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回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9 高杰;岩白菜素超临界CO_2萃取结晶工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徐钧;聚氯乙烯精馏过程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敬农、通讯员 霍效忠;合肥工大首创萃取结晶组合分离工艺[N];科技日报;2001年
2 王红 王聪彬 李丹;国内外专家在天津研讨精馏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4年
3 王红;天大化研所精馏领域成果卓著[N];中国化工报;2002年
4 兰仁水;精馏技术在理论与实践中发展[N];中国化工报;2002年
5 ;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N];中国化工报;2002年
6 王红;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N];中国化工报;2004年
7 张晓阳 李玉峰 祖延辉;“精馏”事业科学情怀 [N];天津日报;2004年
8 王红;精馏技术国家工程中心优势凸显[N];中国化工报;2003年
9 屈明光 陈扬;玉溪攻克芳樟醇精馏关键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解小如 通讯员 李丹;精馏强化技术为企业解忧[N];中国化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