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非线性维数约减的模式识别

王振华  
【摘要】:通过各种捕捉设备获取的多媒体数据通常是高维的,它们不适合通常在少量特征上能够准确分类的分类器。因此需要基于维数约减的特征抽取过程来去除或弱化那些不重要的特征,而保留或加强那些对于分类有意义的特征。决定现实世界演化的背景机制通常是非线性的,传统的线性维数约减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法(PCA))在把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时,通常不能保留原高维数据的内在非线性结构和特征。因此非线性的方法(如等距映射法(Isomap)、局域线性嵌入法(LLE)等)应运而生,它们的优点是具有较少的参数需要设置,而且使用非迭代的方法去求解从而可以避免陷入局部极小。 原始的非线性维数约减算法是无监督的,不能直接用于模式识别。在本文中我们对原始的算法进行修改,加入样本的分类信息进行维数约减,然后对一个简单的分类器进行训练,这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模式识别原型系统。通过使用人脸库等数据进行测试,取得了比传统的线性特征提取方式更好的效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晓岩,秦江敏;《模式识别》课程中的交融互动教学法[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模式识别[J];电子科技文摘;2001年10期
3 王树根;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模式识别模型框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年05期
4 ;模式识别[J];电子科技文摘;2002年04期
5 王守觉,徐健,王宪保,覃鸿;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多镜头人脸身份确认系统研究[J];电子学报;2003年01期
6 吴仲城;;国际模式识别研究动向——第18届国际模式识别会议概述[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6年05期
7 杨国为;王守觉;刘扬阳;;仿生模式识别的两个关键技术问题研究[J];电子学报;2008年12期
8 洪文学;;基于多元图图形几何特征的模式识别新方法[J];燕山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9 张涛;洪文学;景军;赵勇;;模式识别中的表示问题[J];燕山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10 洪文学;宋佳霖;;基于2D图表示原理的模式识别研究开放性问题[J];燕山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11 戚玉涛;刘芳;焦李成;;模式识别教学实践与课程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年19期
12 刘雨;孙即祥;余莉;;“模式识别”课程开放式案例教学设计[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年03期
13 刘迪;李耀峰;;模式识别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28期
14 王兵;王培珍;;模式识别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5 胡静;曹治国;;“模式识别”课程的国际化教学设计[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年04期
16 常迵,万发贯,汪凯仁;关于第五届国际模式识别会议的报告[J];国外自动化;1981年04期
17 戴汝为;美国模式识别研究的进展[J];国外自动化;1982年06期
18 周冠雄,肖萍,雷宜武,邹海明;基于特征和知识的模式识别专家系统[J];机器人;1988年02期
19 ;光学模式识别课题通过阶段成果鉴定[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20 丁晓青,吴佑寿;模式识别统一熵理论[J];电子学报;199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如浩;赵巍;齐永和;;人类形象思维模式识别与机器模式识别之探讨[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2 李瑞宏;李薄山;肖薇;;模式识别与病毒对抗[A];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3 王筝;杨德超;高军涛;许翱翔;欧阳楷;;兔嗅觉神经的动力学研究——模式识别的稳健性[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4 吴晓明;盛元生;王克明;沙云东;李宴喜;;航空结构声疲劳应力的仿真与模式识别[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张开银;;模式识别中的信息融合方法——二次决策[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赵健;俞卞章;;小波与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应用的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7 崔建国;王旭;张大千;王少曼;张威;;基于磁场刺激与神经网络肌电信号的模式识别[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红外偏振图像的模式识别[A];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江西 五省光学(激光)联合学术‘13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李永杰;李凌;廖小丽;陈华富;尧德中;;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开设《模式识别》课程的实践与构想[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尹春玲;胡乐乾;蔡玉乐;张海艳;;红外光谱法对茶叶种类的模式识别[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厉小润;模式识别的核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赵海峰;基于图的模式识别及其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3 肖潇;高维仿生信息几何学研究及其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4 颜学峰;高维复杂模式识别的新方法[D];浙江大学;2002年
5 丁世飞;基于信息理论的数字模式识别及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6 万海平;模式识别中核方法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7 陈文涛;烟草异物在线高速模式识别与剔除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蒋强荣;图核及其在模式识别中应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9 胡文军;关于模式识别中大样本分类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10 刘冬梅;基于模式识别和目标跟踪技术的前庭功能检查系统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蕾;仿生模式识别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王宪保;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人脸身份确认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3 韩萍;仓储物害虫声音模式识别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4 倪兵兵;仿生模式识别的几何学习理论的研究[D];五邑大学;2010年
5 许亦男;智能模式识别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6 王振华;基于非线性维数约减的模式识别[D];天津大学;2004年
7 聂一鸣;吴方法在模式识别问题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陈永锋;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易善军;基于模式识别的等离子熔射质量预报及智能调控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娄小芳;基于模式识别和数据挖掘的铝工业生产节能降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瑜唐婷;让计算机会看、会听、会说、会思考[N];科技日报;2007年
2 范兴川 郑华坤;计算机形象思维创新之路[N];科技日报;2004年
3 记者 吴苡婷;心愿:让高科技走出“象牙塔”[N];上海科技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佘惠敏;模式识别,行走在电脑与人脑之间[N];经济日报;2014年
5 张琪;当机器抢了你的工作[N];经济观察报;2012年
6 记者 邵斌;汉语走上国际口语自动翻译平台[N];大众科技报;2000年
7 记者 刘垠;首届中美视觉夏令营开营[N];大众科技报;2009年
8 记者 陈磊;中国科研团队获国际文档分析与识别竞赛3项冠军[N];科技日报;2013年
9 刘茂胜;语音也能控制家电[N];中国妇女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