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的地铁隧道抗震的非线性分析
【摘要】:本文以土-结构动力非线性相互作用为核心理论,以动力有限元方法为分析手段,对地铁隧道抗震问题作了深入研究。
文中首先对包括地铁隧道在内的地下结构抗震的研究价值、研究范畴、研究现状、新老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全面概括和阐述。
本文还在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非线性分析理论”。在该理论中分别对影响非线性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问题,即土体动力本构理论和接触面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作者在对相关重要文献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基础上,对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的分类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同时对各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评述,其中特别论证和指出:单屈服面模型并不适合于土体的动力分析和计算;另外文中还对接触面模型从接触面单元和接触面本构关系两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本文还针对动力有限元计算和分析方法、非线性分析与求解、地震动模拟、边界条件的处理以及单元类型和网格划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处理方法。
在上述理论和方法基础上,本文以天津地铁一、二号线为例分别对单洞口和双洞口盾构隧道的地震反应进行了非线性时域分析。所做工作主要包括体系模态分析、非线性模型的动力响应分析、塑性模型与弹性模型的对比分析、接触面非线性分析等,此外还对隧道穿过软弱夹层土的影响、边界条件的选取、洞体间距对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上下重叠隧道地震响应以及竖向地震作用下体系的动力响应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到了一系列有益的规律和结论,从而一方面验证和支持前面的理论,另一方面也为实际工程的计算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
|
|
|
1 |
张俊胜;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J];国外建材科技;2005年01期 |
2 |
邓子胜;柔性基础结构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基本方程[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3 |
马贞信;;钢筋混凝土拱桁架的非线性分析和混凝土开裂后的内力重分布[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4期 |
4 |
周基岳;刘南科;;钢筋混凝土框架非线性分析中的截面弯矩—曲率关系[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
5 |
黄大寿;李传家;;土石坝的应力应变非线性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85年01期 |
6 |
朱昌铭;金永杰;;钢筋混凝土板的非线性分析——混凝土非均匀强化塑性理论的应用[J];应用力学学报;1990年04期 |
7 |
魏兆正,刘文廷;应用分区非线性变分原理的杂交薄壳单元[J];计算力学学报;1995年04期 |
8 |
宗周红,车惠民,房贞政;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元非线性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0年02期 |
9 |
杨平,王华林,徐凯燕;斜拉桥三维非线性分析及收敛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3年01期 |
10 |
徐镇凯,曾懿,彭金生;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及程序设计[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1 |
刁波,郭冲;钢筋混凝土梁柱单元的高斯积分[J];工业建筑;2005年08期 |
12 |
方自虎,孙璨;钢筋混凝土的非线性空间有限元程序设计[J];福建建筑;2005年Z1期 |
13 |
张志强,卢建平,何仲文;一种准刚性基础-桩-土共同作用非线性分析的近似方法[J];东海海洋;2005年03期 |
14 |
施溪溪,李鸿晶;斜拉桥拉索单元模型及其计算模拟[J];钢结构;2005年05期 |
15 |
张绍国;王新民;姚建;田冬梅;;采空区稳定性的非线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
16 |
王红囡;刘华波;宋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中ANSYS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
17 |
陈开凤;张新培;雷昌祥;;厚壁异形柱最不利荷载角的研究[J];建筑结构;2006年02期 |
18 |
肖亚明;刘东营;王心发;;空间钢管节点在高温下的极限承载力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9 |
王忠素;张洪玲;;基于螺钉连接接触问题有限元分析的探讨[J];机械;2006年02期 |
20 |
魏德敏;涂正献;;平面钢框架非线性高温反应分析[J];广西科学;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