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两相流流型辨识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从常规时间序列及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两个角度对垂直上升管中油水两相流流动工况的电导波动信号进行了表征,其目的是讨论油水两相流流型辨识方法,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内径为18mm垂直上升管中油水两相流流动工况的电导波动信号进行常规时间序列分析,提取了该波动信号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峭度等统计特征参数,研究了这些参数与油水两相流的含水率和流量之间的关系,并得出这些统计特征参数随含水率和总流量变化不敏感的结论,说明这些统计特征参数与油水两相流流型没有很好的相关性,利用这些统计特征参数来进行流型辨识比较困难。
2、在已有的分形和混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Kolmogorov熵与信息熵K2的可等价性,在Grassberger-Procaccia(G-P)算法的基础上优化了K2信息熵的提取,并利用互信息第一极小值法获得了相空间重构的最优延迟时间。
3、提取了油水两相流电导波动信号的关联维D2和信息熵K2,得出的信息熵K2、关联维D2对油水两相流流型变化比较敏感,具有流型变化敏感“指示器”的特性。
|
|
|
|
1 |
周佩玲,储阅春,彭虎,傅忠谦;非线性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关联维提取[J];信号处理;2002年03期 |
2 |
夏靖波,杨晓铁,王师;模糊神经网络两相流流型辨识算法的研究[J];控制与决策;1999年S1期 |
3 |
单华宁,王平立,王执铨;一种利用小波包分析计算混沌时间序列Kolmogorov熵的方法[J];信息与控制;2005年01期 |
4 |
申超群;卫怀玉;陈德运;;基于神经网络的ERT系统流型辨识的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
5 |
党建武,黄建国;一种计算时间序列关联维的逐步递归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06期 |
6 |
金宁德;何晓飞;罗彤;;气液两相流电导传感器测量波动信号的Wigner-Ville分析[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12期 |
7 |
陈德运;张华;朱波;于晓洋;张健沛;;油水两相流电阻层析成像系统流型的辨识[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7年06期 |
8 |
陈德运;朱波;张华;;基于小波包分析和RBF神经网络的ERT系统流型辨识[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06期 |
9 |
吴新杰;刘石;许超;;基于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辨识两相流流型[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11期 |
10 |
肖斌;刘石;阎润生;王海刚;姜凡;;基于MOR两相流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J];电子测量技术;2002年05期 |
11 |
李强伟,冀海峰,黄志尧,李海青;用于气固流化床流型辨识的信度函数构造[J];仪器仪表学报;2004年S2期 |
12 |
温晓通,孟丽艳,朱劲松,姚力;一种非线性时间序列的关联维快速算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3 |
杨钢,王玉涛,陆增喜,王师;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多相流参数测量中的应用[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5年11期 |
14 |
颜华;刘艳红;张健;;基于ECT投影数据的两相流流型辨识[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07期 |
15 |
胡红利;陈夏;白涛;;基于径向基网络和小波变换的电容层析图像重构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16 |
王微微;朱小倩;王平;樊尚春;任东顺;;凝析天然气流量测量新方法[J];自动化仪表;2010年08期 |
17 |
杨杰,姜明启;雷达杂波的神经网络分析[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18 |
陆君安,吕金虎,陈士华;Chen’s混沌吸引子及其特征量[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年02期 |
19 |
邵晓寅,黄志尧,冀海峰,李海青;基于电容层析成像和模糊模式识别的油气两相流流型辨识新方法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3年06期 |
20 |
王微微;王保良;黄志尧;李海青;;利用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快速测量油气两相流空隙率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