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超高硬度耐磨抗裂堆焊材料的强韧化研究

王宝森  
【摘要】:冷轧工作辊的堆焊修复是冶金行业的重大课题,要求堆敷金属具有超高硬度、高抗裂性及高强韧性。但随着硬度的提高,堆焊层的韧性及抗裂性显著下降,难以满足冷轧工作辊对堆敷金属的要求,至今冷轧工作辊用堆焊材料在国内外尚属空白。开发出具有超高硬度、耐磨、抗裂的堆焊材料是冶金行业急切呼唤开发的项目。 本文基于金属材料的相变强化、固溶强化、细晶强化以及析出强化等理论,采用目前材料研究中先进的试验优化技术,在堆焊药芯焊丝配方合金系统的研制中首次应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技术,建立了堆敷金属的硬度、磨损体积、冲击功及裂纹长度等性能与C、Cr、Mo、W、V 各元素编码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所建模型,对堆敷金属性能与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最优化技术,求解出满足冷轧工作辊技术要求的最优堆焊药芯焊丝配方。光镜、扫描电镜观察检测的结果表明,堆敷金属中的组织主要由分布在晶界上的网状白色共晶组织+浅灰色的淬火马氏体+黑灰色的回火马氏体+细小弥散分布的颗粒状碳化物组成。其中共晶碳化物主要有三种形态:块状、鱼骨状和长条状,这些碳化物是由多种元素共同组成的复合碳化物。在对堆敷金属中的裂纹、冲击断口形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超高硬度堆焊材料的强韧化机理。 通过对堆敷金属不同的回火工艺研究,从相变热力学角度对残余奥氏体、淬火马氏体的分解以及渗碳体从马氏体、奥氏体中的析出进行计算,建立了析出碳化物颗粒与回火温度之间的数学模型。 从组织工程的角度,根据堆敷的金属组织组成进行设计,采用微合金化技术,考察了钇基稀土合金、稀土氧化物、钛、铌、钽等不同变质剂加入对堆敷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得出各自不同的最佳加入量。结合组织的观察分析,探讨不同的变质剂对堆敷金属性能影响的机理,得出可以通过微合金化技术细化晶粒、改善共晶碳化物的形态分布、均匀成分、变质夹杂物的冶金效应提高堆敷金属的强韧性。 在堆焊工艺研究中,首次利用电磁搅拌技术,通过改变堆敷金属的一次结晶组织,提高堆敷金属的性能。探讨不同的电磁搅拌参数(磁场搅拌频率f、磁感应强度B)对堆焊焊缝形状、组织以及堆敷金属中的夹杂物数量、尺寸的影响,得出最优电磁搅拌工艺参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宝森,李午申,冯灵芝;超高硬度堆焊材料的硬度及耐磨性[J];焊接学报;2003年01期
2 王俊明;;新型系列硬面堆焊材料的研制及应用[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6年05期
3 马耀东;杨景山;严佳;;开坯辊堆焊工艺分析[J];重工与起重技术;2006年03期
4 洪慎章;;堆焊技术在冷冲模修复中的应用[J];模具制造;2011年03期
5 王宝森,李午申,冯灵芝;超高硬度堆焊材料性能的神经网络预测[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3期
6 许健;ZD系列辊压机表面堆焊材料[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5年05期
7 孟祥和;王晓东;;大直径夹送辊表面耐磨层堆焊[J];一重技术;2006年04期
8 黄智泉;;[例7] 堆焊技术修复辊类零件[J];中国表面工程;2008年06期
9 赵健;刘霞;李玉艳;刘敏;;1000MW汽轮机高压内缸硬质合金堆焊技术的应用[J];热力透平;2010年01期
10 高建华;李昂;侯金波;李长山;;合理选择通风机耐磨堆焊材料[J];风机技术;2010年01期
11 邓键;;高炉料钟新型堆焊材料的研制[J];焊接;1980年01期
12 王汝侠;杨永安;;牙轮钻头齿面堆焊材料的研究[J];石油矿场机械;1987年06期
13 刘耀东,杜辉,聂发明;HM1堆焊焊条的研制[J];焊接技术;2005年02期
14 邱玲;;不锈钢堆焊层耐蚀性研究[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8年06期
15 应白桦,俞宝康;堆焊技术在宝钢的应用[J];宝钢技术;1987年01期
16 马才旺;;混凝土分配阀壳体内表面耐磨层的冷堆焊[J];焊接;1991年04期
17 冯灵芝 ,李午申 ,王宝森;超高硬度抗裂堆焊材料的定量研究[J];焊接;2002年08期
18 刘政军,刘臣,孙景刚,李永奎;抗冲击磨损奥氏体堆焊材料[J];焊接学报;2005年03期
19 顾建兴;陈小国;赵庆华;李金鹏;刘春;费为林;;除尘风机硬面技术[J];宝钢技术;2006年02期
20 曹叶;赵庆华;刘诚民;;大型支承辊的堆焊修复[J];焊接;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洞明;王洁冰;马红丰;;表面堆焊技术在夹送辊上的应用[A];河北省冶金学会炼钢连铸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郑国龙;王从曾;穆静静;黄建斌;;多弧离子镀制备TiN/Ni纳米复合超硬膜的研究[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刘大双;刘仁培;潘攀;邱悦;;碳含量对钴基模具堆焊金属冲击硬化效果的影响[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杨小莉;;超高硬度和超高碱度水处理方案研究[A];水处理药剂研究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5 高清宝;黄艰生;苏志东;;SF-5T用于抗环烷酸腐蚀阀门堆焊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6 银舜生;银煜明;钟定铭;银锐职;;超高硬度、超高耐磨、高韧性、耐冲击堆焊电焊条的研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7 赵昆;刘仁培;董祖珏;;大型冷(挤、冲)压成型部件堆焊新材料研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8 沈风刚;王清宝;刘景凤;符定梅;;长寿命连铸辊复合制造堆焊材料的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9 谭文振;高明杰;;Φ650/Φ630轧辊堆焊技术优化与应用[A];全国轧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迪;单际国;任家烈;刘景凤;沈风刚;;光束反应合成碳化物增强的镍基合金堆焊层[A];北京机械工程学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宝森;超高硬度耐磨抗裂堆焊材料的强韧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慈鸿钢;外加直流磁场对等离子弧堆焊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3 宋兴奎;异质材料等离子弧堆焊层性能及界面结合机理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4 朱加雷;核电厂检修局部干法自动水下焊接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5 宗琳;原位自生陶瓷复合堆焊层的组织与耐磨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保;明弧摆动堆焊调质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显微硬度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2年
2 赵立亭;双丝高效气体保护堆焊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3 高宾;基于复合堆焊的激光熔覆修复技术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郭龙飞;仿生堆焊磨辊高冲击力磨料磨损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何芬;45钢基体上D172焊条堆焊熔敷金属耐磨性能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6 黄寅卓;钢基体表面双丝堆焊铁铝金属间化合物工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高华;锤柄堆焊对双金属复合锤头界面结合和耐磨性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年
8 于红战;柴油机排气阀自动堆焊技术及质量控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9 应小东;超高硬度堆敷金属强韧化的组织设计[D];天津大学;2004年
10 史继楠;磨煤机磨盘中柱状Al_2O_3陶瓷的堆焊工艺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日本研制出超高硬度钻石[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2 张明洋;轧辊新技术讲座[N];中国冶金报;2006年
3 张明洋;轧辊新技术讲座[N];中国冶金报;2006年
4 卢洪波;走进水泥金属耐磨材料[N];中国建材报;2009年
5 张迪 白波 刘景凤 王清宝;堆焊复合制造技术,让冶金辊焕发新生[N];中国冶金报;2008年
6 足华;蒙宝欧:以女人的名义打造手机品牌[N];中国质量报;2004年
7 沈风刚 刘景凤;让轧辊延年益寿[N];中国冶金报;2007年
8 ;辊子长寿化新技术Weldclad~(TM)轧辊堆焊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9 魏双林;中山轧辊:高起点竞争营造卖方市场[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马春红 田立杰;自主创新跃上世界产业高点[N];威海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