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硬度耐磨抗裂堆焊材料的强韧化研究
【摘要】:冷轧工作辊的堆焊修复是冶金行业的重大课题,要求堆敷金属具有超高硬度、高抗裂性及高强韧性。但随着硬度的提高,堆焊层的韧性及抗裂性显著下降,难以满足冷轧工作辊对堆敷金属的要求,至今冷轧工作辊用堆焊材料在国内外尚属空白。开发出具有超高硬度、耐磨、抗裂的堆焊材料是冶金行业急切呼唤开发的项目。
本文基于金属材料的相变强化、固溶强化、细晶强化以及析出强化等理论,采用目前材料研究中先进的试验优化技术,在堆焊药芯焊丝配方合金系统的研制中首次应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技术,建立了堆敷金属的硬度、磨损体积、冲击功及裂纹长度等性能与C、Cr、Mo、W、V 各元素编码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所建模型,对堆敷金属性能与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最优化技术,求解出满足冷轧工作辊技术要求的最优堆焊药芯焊丝配方。光镜、扫描电镜观察检测的结果表明,堆敷金属中的组织主要由分布在晶界上的网状白色共晶组织+浅灰色的淬火马氏体+黑灰色的回火马氏体+细小弥散分布的颗粒状碳化物组成。其中共晶碳化物主要有三种形态:块状、鱼骨状和长条状,这些碳化物是由多种元素共同组成的复合碳化物。在对堆敷金属中的裂纹、冲击断口形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超高硬度堆焊材料的强韧化机理。
通过对堆敷金属不同的回火工艺研究,从相变热力学角度对残余奥氏体、淬火马氏体的分解以及渗碳体从马氏体、奥氏体中的析出进行计算,建立了析出碳化物颗粒与回火温度之间的数学模型。
从组织工程的角度,根据堆敷的金属组织组成进行设计,采用微合金化技术,考察了钇基稀土合金、稀土氧化物、钛、铌、钽等不同变质剂加入对堆敷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得出各自不同的最佳加入量。结合组织的观察分析,探讨不同的变质剂对堆敷金属性能影响的机理,得出可以通过微合金化技术细化晶粒、改善共晶碳化物的形态分布、均匀成分、变质夹杂物的冶金效应提高堆敷金属的强韧性。
在堆焊工艺研究中,首次利用电磁搅拌技术,通过改变堆敷金属的一次结晶组织,提高堆敷金属的性能。探讨不同的电磁搅拌参数(磁场搅拌频率f、磁感应强度B)对堆焊焊缝形状、组织以及堆敷金属中的夹杂物数量、尺寸的影响,得出最优电磁搅拌工艺参数。
|
|
|
|
1 |
王宝森,李午申,冯灵芝;超高硬度堆焊材料的硬度及耐磨性[J];焊接学报;2003年01期 |
2 |
王俊明;;新型系列硬面堆焊材料的研制及应用[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6年05期 |
3 |
马耀东;杨景山;严佳;;开坯辊堆焊工艺分析[J];重工与起重技术;2006年03期 |
4 |
洪慎章;;堆焊技术在冷冲模修复中的应用[J];模具制造;2011年03期 |
5 |
王宝森,李午申,冯灵芝;超高硬度堆焊材料性能的神经网络预测[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3期 |
6 |
许健;ZD系列辊压机表面堆焊材料[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5年05期 |
7 |
孟祥和;王晓东;;大直径夹送辊表面耐磨层堆焊[J];一重技术;2006年04期 |
8 |
黄智泉;;[例7] 堆焊技术修复辊类零件[J];中国表面工程;2008年06期 |
9 |
赵健;刘霞;李玉艳;刘敏;;1000MW汽轮机高压内缸硬质合金堆焊技术的应用[J];热力透平;2010年01期 |
10 |
高建华;李昂;侯金波;李长山;;合理选择通风机耐磨堆焊材料[J];风机技术;2010年01期 |
11 |
邓键;;高炉料钟新型堆焊材料的研制[J];焊接;1980年01期 |
12 |
王汝侠;杨永安;;牙轮钻头齿面堆焊材料的研究[J];石油矿场机械;1987年06期 |
13 |
刘耀东,杜辉,聂发明;HM1堆焊焊条的研制[J];焊接技术;2005年02期 |
14 |
邱玲;;不锈钢堆焊层耐蚀性研究[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8年06期 |
15 |
应白桦,俞宝康;堆焊技术在宝钢的应用[J];宝钢技术;1987年01期 |
16 |
马才旺;;混凝土分配阀壳体内表面耐磨层的冷堆焊[J];焊接;1991年04期 |
17 |
冯灵芝
,李午申
,王宝森;超高硬度抗裂堆焊材料的定量研究[J];焊接;2002年08期 |
18 |
刘政军,刘臣,孙景刚,李永奎;抗冲击磨损奥氏体堆焊材料[J];焊接学报;2005年03期 |
19 |
顾建兴;陈小国;赵庆华;李金鹏;刘春;费为林;;除尘风机硬面技术[J];宝钢技术;2006年02期 |
20 |
曹叶;赵庆华;刘诚民;;大型支承辊的堆焊修复[J];焊接;2006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