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关层析成像技术与宽带光源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摘要】:光学相关层析成像(OC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高分辨率动态无损检测活体生物组织断层或立体图像的新技术。使用宽带生物窗口频段红外光源,通过相关门和共焦结构的筛选,取得携带传输介质信息的弹道光子和最少散射次数光子作为成像信号,图像分辨率达到微米量级。还具有体积小,造价低和光纤内窥镜型适于人体内腔导入探查等优点,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使其迅速成为光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对与OCT 成像质量相关的光子传输规律及其与图像误差和噪声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力求用简洁的数学语言给出定量结论。用生理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数据说明了提取癌症病灶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参数进行功能成像对癌症的特异性诊断意义,并对参数检测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方案设计,论证了用形态学和循环代谢双判据分析早期诊断癌症的可行性。实验研究方面,用所建立的实验OCT 系统进行了生物组织成像,对试验中出现的同步问题和与扫速有关的噪声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得到了好结果。使用高渗制剂进行了提高成像深度和对比度的实验,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进行了分离空气与组织界面实验,提高了图像对比度和观测深度。最后,采用激光抽运光纤产生SRS 和其他非线性效应的方法,实验获得了超宽带光输出。
主要创新点为:
1.首次用能量守恒的矢量合成理论解释了OCT 探测中背向散射光束的叠加和散斑形成过程。指出OCT散斑不是通常意义的空间干涉幅度散斑而是不同相位散射光干涉时能量匹配引起时域能量起伏造成的能量散斑。
2.首次提出了用内窥镜ODT 技术形成组织细胞形态学和与癌症病理特征密切相关的循环代谢改变双指标判据,提高癌症早期诊断可靠性的技术方案,并对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3.首次提出了用高功率激光二极管抽运的光纤受激拉曼散射频移结合其他非线性效应共同扩展入射光频带,形成小型化、低噪音的宽带OCT 光源以提高图像分辨率的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并得到超宽带输出。
4.首次将散射延时引入到多次散射光的成像误差理论,并指出“散射延时相关的定位误差”往往大于散射角度引起的定位误差,是多次散射引起像素点扩散的主要原因。
5.首次使用葡萄糖与丙三醇混合高渗制剂进行了提高OCT 成像深度和图像对比度的试验,并得到使用混合溶液较丙三醇可提高人群敏感度的初步结果。
|
|
|
|
1 |
刘承红,余仲秋;光纤中受激拉曼散射作用下的非线性谱线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9年S1期 |
2 |
刘邦群,高晖,刘祖荫;掺铒石英光纤中的受激拉曼散射及受激四光子混频[J];中国激光;1998年01期 |
3 |
赵霁虹,阮双琛,张敏;1480nm激光泵浦单模光纤受激拉曼效应实验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年01期 |
4 |
李广林;王海潼;葛海波;;拉曼光纤放大器噪声特性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5 |
蒋志,范崇澄;光纤传输系统中互相位调制和受激拉曼散射串扰噪声的比较研究 Ⅰ——单级传输系统[J];光学学报;2003年07期 |
6 |
徐贲,岳古明,吴永华,周军,张寅超,胡欢陵;CH_4受激拉曼散射产生紫外激光用于NO_2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的研究(英文)[J];量子电子学报;2005年03期 |
7 |
Hongxin Chen;Michel Leblanc;Olivier Plomteux;;在线光纤OTDR检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J];电信科学;2008年07期 |
8 |
边红霞;侯韶华;;利用波长变换技术来消除WDM光通信系统中的SRS串扰[J];通信技术;2007年12期 |
9 |
周晓军;秦祖军;伍浩成;邹自立;;级联拉曼光纤激光器研究进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S3期 |
10 |
戴瑞;贾艳;姚成顺;刘玉学;董鹏;;掺镱光纤放大器中受激拉曼散射的数值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1 |
叶震寰,楼祺洪,丁爱臻,魏运荣,高鸿奕,董景星;准分子激光拉曼种子源[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4年04期 |
12 |
;镁橄榄石:Cr~(4+)晶体激光器泵浦的1.3μm信号的受激拉曼散射光纤放大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8年09期 |
13 |
白光;1.22~1.34μm区大功率光纤受激拉曼散射激光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1年11期 |
14 |
沈廷根,谭锡林,何勤,方云团;DWDM系统的非线性效应和串扰分析[J];激光杂志;2002年05期 |
15 |
蒋志,范崇澄;光纤传输系统中互相位调制和受激拉曼散射串扰噪声的比较研究Ⅱ——级联传输系统[J];光学学报;2003年08期 |
16 |
安源,姚建铨,张百刚,张浩,禹国俊;YVO_4激光抽运的G652光纤受激拉曼散射超宽连续谱的实验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3年12期 |
17 |
臧竞存;李晓;谢丽艳;邹玉林;张东香;冯宝华;;钨酸钡单晶的生长及其受激拉曼特性[J];激光与红外;2006年08期 |
18 |
熊伦;;拉曼光纤放大器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现代电子技术;2007年02期 |
19 |
胡姝玲;张春熹;高春清;刘惠兰;欧攀;吕福云;;包层抽运掺镱光纤激光器中受激拉曼散射和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J];中国激光;2008年01期 |
20 |
刘红林,张在宣,金尚忠,沈为民,徐江峰,王剑锋;光纤拉曼放大器技术的进展[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