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ERP实施中知识转移模式与策略研究

李晓宇  
【摘要】: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实施顾问方、软件提供方和系统应用方之间相互的知识转移过程。成功的知识转移是决定ERP项目成败的核心因素。 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研究始于2002年,研究的进展离实际的需求相去甚远。对ERP实施中知识及知识转移的内容表述存在错误,缺乏对面向企业的ERP实施知识转移系统模式的研究;缺乏对ERP实施中知识转移策略的研究;缺乏对评估ERP实施中知识转移效果的测评体系的研究。 论文通过近三年的ERP实施调查,以提高ERP实施成功率为目的,构造了面向企业的,以知识转移模式和策略为核心的,完整的ERP实施知识转移系统架构和相关模型。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重要空白,为提高企业ERP实施成功率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论文首先对ERP实施、ERP实施中的知识和ERP实施中的知识转移范畴进行了重新界定;构建了ERP实施模型(ERP-IM)、ERP实施中的知识模型(ERP-IKM),并借助该知识模型概括分析了ERP实施中各参与主体的知识内容框架和特点;分析了ERP实施中的知识落差,构建了ERP实施中不同知识状态间的知识转换模型(ERP-IKCM),借此剖析了知识状态特性和知识分类层次对知识转移难度的影响;构建了ERP实施中知识转移的分阶段模型(ERP-IKTM)和整体模型(ERP-IKT-WVM),并对ERP-IKTM模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其次,本论文分析了ERP实施中知识转移的多主体特点,归纳出影响ERP知识转移的四个主体,建立了描述ERP实施中多主体知识转移方式的框架模型(MMKT-IERP),借此研究了ERP实施中知识转移的企业环境策略、个体动力策略与个体能力策略、组织策略、不同性态的知识策略、不同层次知识策略和不同实施阶段的知识转移策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疏礼兵;贾生华;;知识转移过程模式的理论模型研究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4期
2 王炳富;刘芳;;创新集群内知识转移的模式与特点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6期
3 钱进;张钢;王宇峰;;基于IT平台的知识转移模式——对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系统的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11年03期
4 胡昌平;刘璐;;虚拟社区的知识转移研究[J];情报探索;2010年09期
5 潘杰义;李燕;詹美求;;企业—大学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7期
6 陈建军;;供应链协同的知识转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2期
7 王冬春;汪应洛;王能民;;战略联盟的知识转移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03期
8 任静;彭晓东;王鹏;;企业知识转移模型分析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05期
9 费钟琳;赵顺龙;;主体风险态度对校企联盟知识转移模式的影响[J];软科学;2010年02期
10 曹兴;李笑冬;郭然;;知识转移拓扑结构模型构成与企业能力形成分析[J];软科学;2009年08期
11 韩菁;贾建锋;陈希;;产业链中的知识转移研究:以电信产业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5期
12 王要武;王衍行;张云婷;;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管理机制[J];企业管理;2009年06期
13 杨波;徐升华;;基于非对称博弈的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的演化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04期
14 杨波;徐升华;;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激励机理的演化博弈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年07期
15 龚毅,谢恩;中外企业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效率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5年04期
16 张莉;齐中英;田也壮;;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转移过程研究[J];情报科学;2005年11期
17 孙利君;;基于组织学习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8 王能民;杨彤;汪应洛;;项目环境中知识转移的策略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3期
19 唐炎华;石金涛;;国外知识转移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06年01期
20 王连娟;;隐性知识管理文献综述[J];情报科学;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树俊;康萍;蒋梦莉;张晓瑞;;知识类别在知识转移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关丽华;;ERP中的技术和人[A];冶金企业MES和ERP技术实践论文集[C];2005年
3 ;复杂技术创新网络中的粘滞知识转移机理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4 陈守明;张志鹏;;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内企业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环同济建筑设计产业带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5 蔡翔;李翠;冯美珊;;知识型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的若干命题[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禹献云;曾德明;;基于多Agent的创新网络隐性知识转移模型研究[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7 曹兴;宋娟;;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蔚剑枫;欧阳桃花;胡浩松;;基于知识转移的企业跨国经营创新能力研究——以西门子为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浩;;多事业部企业内的知识转移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露;任娟;左美云;;ERP中知识转移的类型与方法[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宇;ERP实施中知识转移模式与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韩宇;知识转移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吴勇;信任视角下研发外包知识转移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易加斌;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知识冲突、沟通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刘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许强;基于知识转移的母子公司关系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尹向东;我国钢铁企业并购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邓灵斌;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知识转移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9 李一楠;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肖小勇;基于企业网络的组织间知识转移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龙;知识传承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铜安;个体、群体、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3 王小趁;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的知识转移过程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4 李丹;体验深度对“企业—顾客”导向型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文静;基于网络动力学的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知识转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磊;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绩效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吴勇慧;组织内个体层面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张丽娜;特许人对特许加盟商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9 王磊;基于战略联盟的知识转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10 常敏;跨国母子公司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璇;“知识转移论坛”力推莞港合作[N];科技日报;2010年
2 刘芳;知识转移论坛2010力推莞港合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徐恒;进入中国市场 知识转移是挑战[N];中国电子报;2009年
4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 董小英;知识转移之道[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记者王兰;技术转移模式需走多样化道路[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6 祁红梅;知识转移的管理[N];中国质量报;2008年
7 SAP中国培训部经理 张儇;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知识转移[N];中国保险报;2005年
8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左美云;信息化建设中的六类知识转移[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丁艳;透过知识转移与中国企业合作[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0 王发祥;武平创新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模式[N];闽西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