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系河网洪水资源化蓄滞洪区蓄水研究
【摘要】:天津市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受气候影响,降水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每年的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汛期过后来水又很小。以往“入海为安”的防洪思想造成有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洪水资源化的课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出发,洪水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是作好蓄滞洪区与农田的文章。现有的研究只是从宏观概念上剖析洪水资源化的意义、途径。本文利用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对天津市北系河网进行了计算,模拟了潮白新河、北运河、永定新河、青龙湾减河四条河流,研究了不同频率洪水工况下,黄庄洼、大黄铺洼、西七里海、淀北四个蓄滞洪区的蓄水情况,对洪水资源化进行量化的研究。蓄水过程考虑了淹没各蓄滞洪区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蓄量、蓄水质量等问题。
计算结果表明不仅在20年、50年一遇较大洪水工况而且在5年、10年一遇中小洪水工况,采取一定的措施都可以蓄到可观量的洪水。而且5年一遇洪水工况所启用的蓄滞洪区的蓄水量接近了其设计蓄量,可见中小洪水蓄水是很有意义的。另外洪水量越大,蓄水量占上游来水量的百分比越小,下游入海量越多,这是由于蓄滞洪区允许蓄量有限造成了大洪水工况弃水多,洪水利用率低。
|
|
|
|
1 |
李传奇;王薇;;情景基础的蓄滞洪区发展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1期 |
2 |
赵飞;王忠静;刘权;;洪水资源化与湿地恢复研究[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年01期 |
3 |
田友;海河流域水生态恢复与洪水资源化[J];中国水利;2002年07期 |
4 |
王艳艳;刘树坤;向立云;;蓄滞洪区综合利用多目标情景分析模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02期 |
5 |
李娜;向立云;温世民;;蓄滞洪区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以大黄铺洼为例[J];灾害学;2005年04期 |
6 |
高学平;郭磊;李兰秀;;蓄滞洪区蓄水优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
7 |
李森焱;朱晓燕;钟吉眼;;洪水资源化措施研究[J];内蒙古水利;2007年02期 |
8 |
郭方,刘国纬;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化利用初析[J];海河水利;2004年01期 |
9 |
吴湘婷,江京会,苏青;洪水风险管理和洪水资源化浅议[J];人民黄河;2002年04期 |
10 |
邱新安;蒋春成;周广华;;驻马店市洪水资源化可行性分析[J];河南水利;2003年05期 |
11 |
高学平;李静怡;韩延成;;蓄滞洪区蓄水模拟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06期 |
12 |
李志军,张彦东,王伟;第二松花江洪水资源化对策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1年04期 |
13 |
向立云,魏智敏;洪水资源化——概念、途径与策略[J];水利发展研究;2005年07期 |
14 |
郑利民;吴强;郭卫新;黄福贵;;黄河洪水资源化的途径与措施[J];人民黄河;2007年06期 |
15 |
胡四一,程晓陶,户作亮,王忠静,郭书英,邹鹰,王银堂,向立云,彭静,张胜红;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安全利用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水利;2004年22期 |
16 |
章启兵;何翠敏;;洪水资源化蓄滞洪区防洪除涝水文计算[J];治淮;2008年03期 |
17 |
张雪梅;;关于科学利用洪水资源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1期 |
18 |
张祎茗;;洪水资源化利用探讨[J];河南科技;2010年06期 |
19 |
邹鹰;;“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安全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简介——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
20 |
王翔;2003年淮河行蓄洪区的运用与补偿[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