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满足低排放法规的两气门电控柴油机燃烧过程研究

刘雄  
【摘要】:随着柴油机排放法规限值日趋严格及柴油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开发满足欧洲Ⅲ号排放标准的柴油机已成为目前我国柴油机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根据我国柴油机产业技术现状和市场需求,在现有两气门柴油机的基础上研究满足欧Ⅲ排放标准的燃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日本电装公司的ECD-U2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在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D6114增压中冷柴油机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满足欧洲Ⅲ号排放标准的两气门电控柴油机。提出利用部分预混合燃烧技术解决了电控柴油机低速范围扭矩输出提高后产生的黑烟排放,并研究了柴油中硫含量对柴油机无催化装置条件下颗粒排放的影响。本文开展了如下系统的研究工作: 1.与无锡威孚公司合作开发了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分析了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参数。同时,还将试验中所使用的ECD-U2系统与威孚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差异及产生的原因以及应用在柴油机上将产生的结果。 2.对电控系统进行了标定技术研究,采用EFS油泵试验台对电控系统进行了喷油规律及喷油一致性研究,提出了利用软件补偿保证电控喷油系统在柴油机上的喷油一致性。 3.开发了电控两气门柴油机燃烧系统和研究了电控高压共轨系统控制策略,使两气门电控柴油机全面达到欧洲Ⅲ号排放标准,测试结果为:NOX=4.87g/kW.h, CO=1.097 g/kW.h, HC= 0.212 g/kW.h, PM=0.0857g/kW.h。ELR试验结果为:0.72m-1。 4.针对电控柴油机低速扭矩输出提高之后碳烟排放升高的问题,分析了碳烟生成的原因,进行了提高喷射压力和改变喷油定时等措施对电控柴油机降低低速全负荷烟度的研究,在常规措施不能奏效的情况下,提出采用预喷射形成部分预混合燃烧来降低柴油机低速全负荷碳烟排放。根据碳烟产生的燃烧机理,设计试验方案:①增加预喷射与主喷射之间的间隔,使预喷射燃油有足够的时间充分与空气混合②增加预喷射燃油量,减少主喷射燃油量,以减少扩散燃烧。研究结果表明:整个低速范围内,部分预混合燃烧都能起到降低柴油机全负荷排气烟度的效果,部分工况降幅达50%,但采用预喷射与仅有主喷射相比,采用预喷射后燃油消耗有所升高。 5.为了进一步理解部分预混合燃烧在碳烟形成和碳烟氧化过程中的影响机理,对电控柴油机采用预喷射后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使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汪云,张幽彤,程昌圻;电控柴油机实时监控系统软件设计[J];柴油机;2001年01期
2 解强;;P11C柴油机冬季使用燃油注意事项[J];驾驶园;2008年12期
3 闫柏林;;电控柴油机冬季如何顺利启动[J];商用汽车;2009年01期
4 马合木提·塔西铁木尔;吾斯曼·若孜;;浅谈电控柴油机和电控汽油机的差异[J];科技资讯;2011年15期
5 霍宏煜,刘巽俊,李骏,徐波;电控柴油机的标定和性能优化[J];内燃机学报;1998年01期
6 陈宇;李文明;;工程机械节能技术解读[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1年07期
7 梁锋,冯静,肖文雍,谭文春,卓斌;BP神经网络在高压共轨式电控柴油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内燃机工程;2004年02期
8 唐宁;;玉柴股份公司1~9月柴油机产销双超28万台[J];工程机械;2007年11期
9 孙鸿,欧阳明高,杜仲;电控柴油机实时控制仿真系统研究[J];车用发动机;1998年01期
10 ;上柴公司——铸就卓越品牌的摇篮[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6年08期
11 殷晨光;;WP6.210型电控柴油机最高转速低故障的排除[J];汽车维修;2010年01期
12 宋国民;基于CCP的电控柴油机标定系统开发[J];柴油机;2004年05期
13 ;我校“综合电控柴油机研究开发”及“车用柴油机工程开发中心”项目通过验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14 殷晨光;;华菱重卡车潍柴国Ⅲ电控柴油机最高转速只能达到1500r/min[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0年08期
15 王德山;吴朝晖;;船用大功率电控柴油机的特点和使用优势[J];柴油机;2008年03期
16 胡中建;;电控柴油机难启动的原因[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0年05期
17 黄允斌;;电子控制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8年01期
18 乞永锁;;“电控燃油喷射”渔船柴油机的未来应用技术[J];河北渔业;2009年04期
19 张振峰;毛俊;蒋开正;;电控柴油机冒黑烟故障诊断与排除[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年01期
20 靳明芳;康明斯柴油机系列讲座之十 康明斯工业和矿用电控柴油机简介[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5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双喜;秦孔建;阮旭;景晓军;陈杰锋;;利用ELPI测量柴油机颗粒粒子分布的试验研究[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滕勤;左承基;;电控技术在天然气发动机上的应用[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易小兵;基于滑模变结构理论的电控柴油机速度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徐权奎;基于仿真的电控柴油机通用型ECU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梁锋;高压共轨式电控柴油机故障自诊断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4年
4 陈勤学;中压共轨电控柴油机可变气门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周兴利;电控柴油机故障智能诊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李云强;两气门WP10国III、国IV柴油机燃烧系统开发[D];天津大学;2009年
7 袁文华;高压共轨喷油系统多学科设计优化及智能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宣传;电控柴油机故障模拟系统的研究与试验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孔海威;船用电控柴油机液压伺服系统的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3 吴培莉;船舶电控柴油主机建模及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谷兴海;电控单体集成泵执行器设计与仿真[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永强;基于CAN总线下的电控柴油机多ECU通信平台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6 徐建;新型高压电控柴油机动态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李付相;电控柴油机标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廖善彬;电控VE泵在JX493发动机上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鹏;电控柴油机HIL实时仿真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10 卜海永;电控液压可变燃气门的设计开发[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讯 记者刘坚;康明斯携欧Ⅲ进北京[N];中国汽车报;2002年
2 方文;柴油机北美显活力[N];中国汽车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吴凡;上海日野 度身定制[N];机电商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坚;新品唱主角 柴油机一路走“阳线”[N];中国汽车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岳琳;汽车工业+高新技术[N];中国汽车报;2001年
6 柳莺;卡特彼勒公司——C6.6型发电机组问世[N];中国船舶报;2008年
7 姚苠;东风康明斯:靠“多元化”取胜[N];现代物流报;2009年
8 杨方;金龙 康明斯共唱“二人转”[N];中国工业报;2003年
9 文龙;科技为中国汽车业腾飞助力[N];中国商报;2002年
10 付于武;大力发展汽车电子技术提升汽车产业水平[N];中国电子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