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管网系统安全性及仿真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
【摘要】:燃气管网系统危险性分析及系统仿真,是目前燃气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我国在这两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燃气管道泄漏及扩散危险性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国外。因此本课题是国内亟待深入开展的一项前沿应用型课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以故障树实统双析法对城市燃气管网系统危险源进行了辨识分析,建立了火灾爆炸事故故障树图,提出了基干枝叶链接法实现故障树的智能绘制和参数输入。提出了蒙特卡洛数值模拟方法,简化了传统故障树的复杂计算过程,且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0.4%。在对相关参数进行讨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泄漏模型,建立了非等温条件下的稳态管道泄漏小孔、管道及大孔模型。依据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以大孔模型泄漏为研究对象,得出了高、低压管道泄漏均只可能有两种泄漏状态存在,而中压泄漏则可能有三种情况存在,从而完善了目前单纯的三状态和两状态模型。在稳态泄漏模型的基础上,以大孔模型为核心,建立了非等温非稳态泄漏的基本模型。通过应用分析,得到了各模型的大致适用范围。以燃气管网泄漏扩散的基础模型和湍流扩散微分方程为基础,结合其相应的初始及边界条件,利用格林函数对该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从而建立了燃气管线动态泄漏扩散模型。以实例为基础,讨论分析了泄漏扩散所造成的各种危险范围。以三大守恒方程为基础,建立了等温和非等温条件下的燃气管网稳、动态仿真理论模型。并根据工程的精度要求,对模型进行了适当的简化。以有限差分法为基础,得到了上述模型的求解方法,通过加入耗散项,改进了求解结果的稳定性,并开发了燃气管网稳、动态仿真程序。通过对北京六环天然气管网进行了实际应用和分析,得到了出口压力和流量综合平均误差分别为1.21%和2.62%的仿真结果。
本文以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为手段对燃气管网系统危险性及系统仿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应用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可供燃气管网安全性研究及管网优化设计时参考。
|
|
|
|
1 |
王达健,G.Naimagon,A.Mitchell;TiN海绵颗粒与Ti界面区氮的扩散和相变[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1年04期 |
2 |
熊岳山,韦永康;泥沙反应扩散广义初边值问题的解析解[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1年04期 |
3 |
闵涛,周孝德;一维非恒定紊动扩散初始条件反问题的一种数值求解方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4 |
钟世云,陈志源;氯离子在聚合物涂层砂浆试样中的扩散——普通扩散试验结果及其与加速稳态试验结果的比较[J];建筑材料学报;2002年03期 |
5 |
李猷嘉;分区法燃气管网的优化设计[J];煤气与热力;1992年04期 |
6 |
罗交晚;带有扩散的周期时滞人口模型的全局吸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7 |
刘炜丽,王博文,毕鉴智,金光;磁力发生器装置在渗碳工艺中的应用[J];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8 |
李琛,刘铮,袁乃驹;电渗强化多孔介质孔内流动及传质[J];化工学报;2002年04期 |
9 |
张新艳;试论技术创新在企业联盟内的扩散[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3年03期 |
10 |
牟乃夏,杨亮洁,张灵先;燃气管网综合调度管理系统的研究[J];煤气与热力;2005年03期 |
11 |
尹贻林;林广利;付聪;陈伟珂;;基于GIS天津市燃气管网预警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
12 |
于玉平,常焕良,乔德军;屏蔽电泵上推力盘的喷焊加工[J];防爆电机;1996年04期 |
13 |
刘琤琤,郑子樵;Cu含量对Weldalite~(TM)049合金性能的影响[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14 |
张明柱,倪锋,龙锐;扩散-反应产物形态形成的Monte Carlo计算机模拟[J];洛阳工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15 |
刘庆成,杨亚新,万骏,程业勋;区域空气氡浓度水平快速预测方法研究[J];辐射防护通讯;2001年01期 |
16 |
杜建梅,姜东琪,喻波;燃气管网纵断图设计软件开发[J];煤气与热力;2001年01期 |
17 |
姜东琪,杜建梅,崔建华,黄振梅;燃气管网水力计算及水力计算图的绘制[J];煤气与热力;2001年05期 |
18 |
刘燕萍,徐璞;新型电镀CBN珩磨轮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J];机械制造;2002年07期 |
19 |
孔凡志,文勇军,廖家欣,唐贵平;硅中注入硼的扩散[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20 |
柳俊哲,巴恒静;亚硝酸根在混凝土中扩散及防锈年限预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