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反馈干涉理论及其在表面轮廓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先进而又日趋成熟的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已广泛地应用在工业、医疗、通信等很多的领域,尤其是在工业生产中的几何量测量,它具有测量精度高,且多属于非接触无损检测等特点,使它成为重要的检测手段。但这项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始终存在着对应用环境要求高的缺陷,比如测量精度受环境振动、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从而限制了它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如何降低激光干涉测量系统对环境的苛求,使其实际应用得以扩展,也就成为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本文首先对一般激光反馈干涉理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在我们搭建的LD反馈干涉实验系统上进行了强/弱反馈干涉实验,得出相应的干涉图形和光电输出信号。同时,作为论文的创新点之一,对多外腔反馈干涉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模型,并在后面的实验中利用这一结果,得到了间接的验证。
然后论文在分析了近年来出现的激光二极管反馈干涉条纹锁定现象的基础上,对激光二极管光反馈干涉仪的工作机理做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了激光反馈干涉系统四镜F-P等效腔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得到了激光二极管反馈干涉系统的激发条件和条纹锁定机理,形成了论文的另一个创新点。通过仿真计算、得出激光波长变化和光程差变化的关系,在泰曼—格林干涉仪进行了实验,观察了激光二极管光反馈的条纹锁定现象,对提出的理论进行了验证分析。这也是论文实验创新的一个内容。
最后,简要介绍了表面轮廓测量参数和光学检测方法,重点介绍了激光干涉测量方法在激光反馈干涉实验系统中进行了精细表面物体的表面轮廓测量实验以及抗干扰基本实验,这也是论文另一个实验创新的内容。从而为减少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对环境苛求的依赖提出了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新方法。
|
|
|
|
1 |
张诚光,王广昌;基于激光反馈干涉仪的新型测长装置[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1年03期 |
2 |
李东光,张国雄,曲军;高精度激光干涉测量中环境误差因素的综合补偿[J];光电工程;1999年04期 |
3 |
林劲;赵东屏;;激光反馈测振方法的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1985年05期 |
4 |
李东光,张国雄,李贵涛;提高激光干涉测量精度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5 |
暴亚琼;苏寒松;;反馈式激光干涉仪条纹锁定现象分析[J];电子测量技术;2004年05期 |
6 |
郗迈;干昌明;;无需防震的激光反馈微振动探测[J];应用激光;1989年05期 |
7 |
陈中,丁振良,袁峰;大型构件尺寸微小变化的高精度激光干涉测量[J];激光杂志;2000年02期 |
8 |
李鸿琦;佟景伟;王以真;刘德新;;激光全息干涉与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耳机的振动分析[J];电声技术;1991年03期 |
9 |
李天初,方占军,王民明,谭小地;激光反馈干涉-计算机细分的小位移测量[J];计量学报;1995年03期 |
10 |
王鸣,聂守平,李达成;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反馈干涉及传感应用[J];中国激光;2002年12期 |
11 |
杨勇;苏寒松;暴亚琼;;激光干涉仪条纹锁定[J];电子测量技术;2005年05期 |
12 |
黄强辉;曹益平;张可雄;李坤;曾茜逾;曾里;;基于四象限探测器检测干涉条纹正交信号[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8期 |
13 |
张国雄,李杏华,林永兵,房丰洲;激光跟踪伺服系统设计与误差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06期 |
14 |
叶云裳;神舟飞船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天线子系统结构设计[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年01期 |
15 |
黄秋红,邱宗明,郭彦珍,郭俊杰;编码水准标尺检测的光电瞄准新方法[J];光电工程;2005年07期 |
16 |
钱国林;李朝明;殷庆琰;吴建宏;;全息曝光条纹锁定系统特性研究[J];激光技术;2008年06期 |
17 |
李东光,张国雄;真空腔测量空气折射率的方法及精度分析[J];光学技术;2000年06期 |
18 |
卢维美;高精度激光干涉仪定位系统[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1999年01期 |
19 |
;眼镜、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4年06期 |
20 |
齐永岳;赵美蓉;林玉池;;高精度激光干涉条纹细分系统[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