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再沸器间歇萃取精馏
【摘要】:间歇萃取精馏是分离共沸物或近沸物的一种方法,由于它结合了间歇和萃取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化工、制药、溶剂回收、天然产物提取等产量小,品种多的行业,因此间歇萃取精馏近年来已成为非常活跃的研究和开发领域。
关于常规间歇萃取精馏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大多是基于实验室规模的研究。本文将常规间歇萃取精馏流程进行放大,系统的研究了回流比、溶剂流率、溶剂温度对产品纯度、产品收率、溶剂消耗等实验结果的影响。同时也发现常规的间歇萃取精馏流程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
针对常规间歇萃取精馏存在的再沸器温度变化较大、初始投料量受容积限制、弹性较小等缺点,本文提出了具有双再沸器的间歇萃取精馏流程。在这种新的操作方式中,一个再沸器作为原料再沸器,另一个作为溶剂再沸器。操作过程中,混有溶剂的塔内液相直接流入溶剂再沸器,经简单蒸馏后,汽相返回原料再沸器,而富含溶剂的液相留在溶剂再沸器中。以乙二醇作溶剂分离乙醇-水共沸物系的实验研究表明,新的操作方式具有再沸器温度稳定、操作控制方便、节省操作时间、收率提高等优点。
为了从理论上更深入地探索和研究间歇萃取精馏,本文建立了一个描述间歇萃取精馏的平衡级恒摩尔持液模型,并利用改进的两点隐含法对此数学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模拟结果分析了回流比、溶剂流率、溶剂加入位置等操作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
|
|
|
|
1 |
李红利,孙健哲;溶盐萃取精馏系统的特点及设计计算[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2 |
雷志刚,李成岳,陈标华;萃取精馏过程的非平衡态热力学分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5期 |
3 |
郭卫军,赵维彭,郑英峨;萃取精馏分离苯中微量烷烃的模拟计算[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1996年03期 |
4 |
田树盛;色谱法筛选C_9芳烃萃取精馏溶剂[J];色谱;1998年04期 |
5 |
王建华,周晓,耿瑞增;粗苯低温催化加氢和萃取精馏精制[J];煤气与热力;1998年05期 |
6 |
王文华,任万忠,许文有,虞乐舜;用萃取精馏法分离C_4烷烃与烯烃的研究进展[J];广西化工;1999年02期 |
7 |
宋华,董群,于恩邦;从油田轻烃中萃取精馏回收环己烷[J];化工学报;2003年05期 |
8 |
李晓学;温文秀;祁红旗;白志全;;氯仿萃取精馏法分离乙醇-水-吡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2年10期 |
9 |
信桂荣;二甲基甲酰胺法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J];合成橡胶工业;1997年02期 |
10 |
张立庆,孙素敏,姜玄珍;萃取精馏分离甲醇与碳酸二甲酯共沸物的最优化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1999年04期 |
11 |
赵广旺;萃取精馏法制取无水酒精生产工艺简介[J];山东化工;1999年03期 |
12 |
卢国军;萃取精馏法制取高纯度氯乙酰氯[J];氯碱工业;2001年10期 |
13 |
胡兴兰,苗文俊,周荣琪;萃取精馏法分离醋酸/水的工艺模拟[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04年01期 |
14 |
张光旭,王延儒,卞白桂,吴元欣;四氢呋喃-水恒沸物萃取精馏过程的三塔优化计算[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5 |
冯利民,李望明,唐小平,张侦祥;间歇法萃取精馏分离苯部分加氢产物[J];湖南化工;1994年03期 |
16 |
杨祖芸;国内外乙腈法抽提丁二烯的节能技术[J];合成橡胶工业;1996年01期 |
17 |
郑英峨,姜华,赵维彭;萃取精馏法分离焦化苯中微量正庚烷精馏塔计算[J];化学工程;1995年02期 |
18 |
王红科,高玉华,刘敏,高占峰;萃取精馏法分离丁烷与丁烯[J];化工生产与技术;1998年04期 |
19 |
雷志刚,周荣琪,段占庭;萃取精馏分离C_4的流程优化[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
20 |
雷志刚,许峥,周晓颖,廖波,易波;萃取精馏分离丁烷/丁烯[J];现代化工;2000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