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活性炭的制备、改性及其储氢研究
【摘要】:世界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化石能源消耗的急剧增加造成资源渐趋匮乏且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洁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氢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氢气的存储是氢能利用的瓶颈。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储氢方法达到美国能源部提出的储氢标准。活性炭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很好的储气载体,重量密度低、比表面积高、吸氢放氢可逆。在储氢领域是比较有竞争力的一种方法。本实验以椰壳炭化料为原料,采用化学法、物理化学联合法制备出一系列活性炭,研究了制备条件对活性炭孔结构性能的影响,并对物理法制备的活性炭进行了改性处理,且对改性处理的样品进行了储氢研究。
化学法制备过程中,碱炭比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很大。研究表明碱炭比3:1、4:1、5:1三种情况下,4:1效果最佳;混合方式采用两种:研磨和溶解。实验测得研磨的效果比溶解的好;实验比较了活化温度在800℃、850℃、900℃三个温度下活性炭的孔结构性能,发现850℃制备出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最大;活化顺序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也很大,先物理活化后化学活化比表面积下降,而活化顺序反过来比表面积则提高;实验中粒度的选择要结合碱炭比,如果碱炭比很高则选择大粒度的炭化料,反之选用小粒度的。
采用两种方法对物理法制备的活性炭进行了改性:预吸附和浸渍。预吸附改性对活性炭储氢没有任何提高,反而抑制了氢气的吸附。浸渍改性和浸渍的溶液有很大的关系。本实验中使用了四种浸渍溶液,分别为:HF、NH_3H_2O、HNO_3和H_3PO_4。结果表明:氨水浸泡后,在9.5MPa时吸氢量增加3.6%;氢氟酸浸泡后,在9.5MPa时吸氢量增加5.4%,硝酸处理后吸氢量基本上没有改变,磷酸处理后吸附量明显降低,9.5MPa时吸氢量下降18.0%。
为了增加本实验制得的活性炭的实用价值,针对其堆密度低的缺点,本实验采用压片的方法增加其堆密度。使用的粘合剂为聚四氟乙烯乳液,发现在粘合剂和活性炭的比例为1:83.3,压力为10MPa,常温压片的条件下,堆密度提高了82%,比表面积仅降低5.7%。
|
|
|
|
1 |
邹清波;;活性炭脱硫剂的制备与应用[J];应用化工;2009年11期 |
2 |
肖艳丽;曹文质;;TiO_2/粉煤灰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质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
3 |
陈勇;林起浪;赵俭波;李金土;;BMI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Ⅰ)烯丙基三苯基溴化 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11期 |
4 |
胡盛;杨眉;沈上越;王勇;刘甜甜;王芳;;凹凸棒石的改性及其在天然橡胶中的应用[J];硅酸盐学报;2008年06期 |
5 |
李新功;吴义强;秦志永;郑霞;;竹纤维/可生物降解塑料绿色复合材料制备的关键问题[J];竹子研究汇刊;2010年02期 |
6 |
陆银平;刘钦甫;张玉德;李靖如;;改性纳米高岭土的制备及特性研究[J];矿物岩石;2008年04期 |
7 |
安晓明;苟立;何琨;冉均国;;微波等离子体改性对金刚石薄膜表面亲水性的影响[J];表面技术;2009年01期 |
8 |
李秀玲;赵朝成;;核桃壳质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恶臭气体的研究[J];环境科技;2009年06期 |
9 |
杜文才;李刚;黎明;李洪仁;李秋岩;;七种碘乙酰基苯并-15-冠-5络合物的合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
10 |
毕汝仁,凌大奎,张雅军,张锦茹;N-氧化利福平对照品结晶的制备与分析鉴定[J];中国抗生素杂志;1989年04期 |
11 |
董学畅;张淑桂;;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制备与活性测定[J];云南化工;1993年03期 |
12 |
王海南;制备方法对Mg-Co-Mo/Al_2O_3耐硫变换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13 |
郑锦华,吴绍林;乙醛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J];河南化工;1997年04期 |
14 |
卫敏,何静,李峰,D G Evans,段雪;TPPTS柱撑水滑石的制备及表征[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9年01期 |
15 |
张环华,李秀珍,潘湛昌,肖楚民;纳米CeO_2的液相法制备及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2年02期 |
16 |
冯玉君;荧光增白剂CBS-127合成工艺研究[J];河南化工;2003年09期 |
17 |
张家伟,纪明艳,宫丽红;高分散负载型超细粒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3年04期 |
18 |
张文彬,侯长军,霍丹群,郑书佳;PEU/LCP复合膜制备及其抗凝血性能[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3年05期 |
19 |
倪生良,郭金香,钮因安,余梅芳;多元变性淀粉的制备[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20 |
孟弘;纳米材料制备研究进展[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