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中低温热解特性研究
【摘要】:近年来,由于世界能源、资源日益紧张以及各种垃圾资源化利用方法的出现,城市垃圾已从单纯收集、运输、处理、填埋的狭窄概念转向抑制垃圾生产、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上来。城市垃圾作为一种资源被开发利用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的垃圾处理现状,比较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热解法等的优缺点,尤其是热解技术处理垃圾的优越性,显示出热解法将是垃圾处理的一个重要方向之一,对其研究已成为相关专业研究的前沿问题。
本研究使用自行设计和制造的、旨在模拟工业化实际设备中热解特性的小型外热式固定床实验装置,以城市生活垃圾中典型的可热解成分组成的混合物为实验物料,进行300℃~700℃的一系列垃圾热解实验。研究了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型固定床热解实验装置中,城市生活垃圾热解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规律,以及热解反应时间、热解产物分布、挥发分的析出率等受热解温度影响的内在机理特征。
热解气作为垃圾热解的重要产物之一,其成分变化特性直接影响其后的热利用。热解气的成分含量和热值的平均值,均随热解温度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在本文的实验中,设定温度为300℃~700℃的范围内,其热值在5.4MJ/m3~15.13MJ/m3之间变化。热解气中除H2、CO、CH4、CO2、C2H4、C2H6这六种主要气体外,还含有NOX、HCl、H2S、NH3、O2、C3、C4、C5碳氢化合物及高烃类气体等,且热解温度越高这些气体的含量越大。
文中还对热解的剩余物——半焦物质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分析表明其热值在21MJ/kg~24.7MJ/kg之间,可以作为固体燃料利用,但其元素成分和工业成分均随热解温度发生变化,且影响着半焦的燃烧特性。
通过对热解过程的能量分析,表明本实验物料热解需要的能量完全可利用热解产物来提供,而不需要其它辅助热源。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本文采用当量导热法的概念,将城市生活垃圾在热解过程中复杂的传热过程简化为纯导热过程,建立了一套求解固定床热解反应器中物料温度场的传热学模型。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
|
|
|
1 |
赵巍;汪琦;刘海啸;刘小青;邹宗树;;热分析-质谱联用分析生物垃圾热解机理[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5期 |
2 |
刘鹏;陈泽智;许雪松;刘可卿;唐秋萍;;陈腐垃圾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8年05期 |
3 |
金保升,仲兆平,周山明;城市生活垃圾热分解特性的试验研究[J];环境工程;1998年06期 |
4 |
王秋红,熊祖鸿,黄海涛,李海滨;城市生活垃圾中可燃物的热解特性实验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年02期 |
5 |
宋志伟;吕一波;张万峰;;复合垃圾衍生燃料燃烧-热解特性的研究[J];洁净煤技术;2007年03期 |
6 |
林兰清;浅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J];热带农业工程;1998年01期 |
7 |
;国外控制城市生活垃圾的方法(一)[J];陕西环境;1999年01期 |
8 |
杨荫凯;发挥联动优势 实现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可持续发展[J];资源.产业;2000年12期 |
9 |
赵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及其处理方法[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3年04期 |
10 |
黄威;磁选法有效处理城市生活垃圾[J];再生资源研究;2003年01期 |
11 |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气体利用前景广阔[J];环境;2003年01期 |
12 |
;包头市引进新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J];机电设备;2004年04期 |
13 |
吴克,蔡敬民,俞志敏,刘斌,金杰,Michael Nelles,Petja Stoever,Thomas Fritz;合肥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和实施措施[J];环境卫生工程;2005年03期 |
14 |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工艺设备[J];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2005年07期 |
15 |
吴满昌,孙可伟,李如燕,孙艳,张海东;温度对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5年05期 |
16 |
杨先海;吕传毅;;城市生活垃圾压缩站环境污染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年08期 |
17 |
纪俊红;郭仁宁;李锐平;;城市生活垃圾风力分选中流场的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
18 |
舒莹;;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合肥市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9期 |
19 |
张荣;施昱;;城市生活垃圾自动分选技术[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2期 |
20 |
刘沐生;刘学英;吕爱清;金永蛟;;浅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