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波浪与海床、结构物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韩涛  
【摘要】: 在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中,波浪作用下的海床和结构物响应是涉及海床本身和建筑物稳定性的重要研究课题。建立波浪与海床、波浪与结构物以及波浪与海床和结构物的耦合作用模型是研究上述课题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建立了波浪与海床、结构物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型,研究了波浪作用下海床响应、波浪作用下结构物响应以及波浪作用下的海床和结构物响应。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建立了基于准样条元的二维边界元法数值波浪水槽,数值模拟结果和孤立波、椭圆余弦波、正弦波的理论解比较表明,本文建立的二维波浪水槽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很好地模拟各种波浪。 (2)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波浪作用下海床动力响应的二维模型,通过数值求解Biot固结方程来模拟波浪作用下,海床孔隙水压力的变化。通过数值解和实验结果以及解析解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表明模型可以用于波浪作用下海床响应的模拟。 (3)通过数值波浪水槽和海床响应模型的边界耦合,建立了波浪与海床相互作用的耦合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粗砂以下的海床,耦合影响不大。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了直立堤前的海床响应,计算结果表明直立堤前的液化区域是固定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止液化的方法。另外,论文还根据波浪作用下饱和海床响应的解析解提出了液化最大深度的计算公式。 (4)为了研究极端海况下的海床响应,在数值波浪水槽中模拟了畸形波的传播并通过波浪场和海床耦合模型计算了畸形波作用下有、无直立堤时的海床响应。在畸形波出现时,海床更容易发生液化,尤其是在直立堤的堤脚处,液化范围可以达到几十米,对结构物安全构成较大威胁。 (5)建立了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完全耦合模型,研究了波浪和板桩类结构物的相互作用,当板桩结构物的弹性模量或厚度减小时,结构的响应增大,而且结构会出现高于波浪频率的高频振动。在考虑板桩结构物后侧波浪场对结构物响应的影响时,结构的位移减小,但是在结构响应很小时,板后波浪场的影响可以忽略。 (6)分析了考虑地基变形影响时畸形波作用下的结构物响应,在大部分情况下,沉箱的位移很小,基本不会发生倾覆破坏,但是板桩结构在畸形波的作用下位移很大,可能导致结构失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晓峰;喜恕无常的深海“恶魔”[J];金属世界;2001年03期
2 贾永刚,周其健,马德翠;生物活动对海床沉积物工程地质特征改造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1期
3 陈民本;海洋科学研究之国际趋势[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年04期
4 白玉川,廖世智;广西钦州湾海域海床稳定性特征的研究[J];海洋通报;2005年02期
5 吴梦喜,楼志刚;波浪作用下海床的稳定性与液化分析[J];工程力学;2002年05期
6 栾茂田,王栋;考虑土骨架加速度效应的海床动力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2年06期
7 孙昭晨,邱大洪;作用于可渗可压缩海床上的墩柱底面上的波浪力[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9年03期
8 章根德,顾小芸;有限厚度砂床对波浪载荷的响应[J];力学学报;1993年01期
9 朱洋立;彭攀;;波浪与防波堤相互作用研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6期
10 赵冬岩;余建星;李广雪;王琮;;海底管线防冲刷技术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1 张金钰;关于用声呐测量海床物质尺寸的研究[J];声学技术;1984年04期
12 邹志利,邱大洪,臧军,李黎;可渗可压缩海床上墩柱底面波浪渗流压力的计算[J];海洋工程;1993年04期
13 赵子丹,薛晓春;直立堤前海床的局部冲刷[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8年05期
14 韩艳;拾兵;;海底管线冲刷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海洋平台;2007年04期
15 张峻岫;计算水波折射的Dobson方法及其应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86年02期
16 舒新;;海床,国际海域[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83年Z1期
17 王栋,栾茂田,郭莹;波浪作用下海床动力反应有限元数值模拟与液化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8 JENG DongSheng;SEYMOUR Brian;高福平;吴应湘;;波浪载荷下海床土体孔隙水压的瞬态与累积响应机理[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7年01期
19 闫启方;陈哲;高洪波;;波浪作用下无限深海床中无限长桩横向稳态响应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0 华蕾娜;余锡平;;波浪作用下防波堤周围海床的动力响应[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均;高福平;鄢文杰;吴应湘;;波浪作用下海床土体的孔隙水压累积响应[A];2009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余向军;张永刚;;浅水畸形波成因分析及其数值模拟[A];气象海洋环境与船舶航行安全论文集[C];2010年
3 韩峰;段梦兰;王德国;胡知辉;何同;任自在;;春晓气田群海底管线冲刷机理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1年
4 高福平;;有限厚度非均质海床对非线性波浪响应的有限元模拟[A];2003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潘昀;程永舟;汪文诚;李青峰;;破碎波作用下斜坡海床床面变化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6 彭常贤;归心根;;脉冲X光辐射壳体引起结构响应的实验与理论研究[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林鹏;李捷;王等旺;王长利;刘文祥;李焰;王惠;;柔爆索加载下圆柱壳结构响应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白兴兰;黄维平;;海床土刚度对钢悬链线立管触地点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9 施学庆;杨恒山;余海涛;胡敏强;;用于海浪发电能量转换器的数值仿真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唐廷;陈灿寿;王明洋;;地下爆炸地震波对地面结构的安全影响分析[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涛;波浪与海床、结构物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05年
2 郭晓宇;数值波浪水槽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首华;畸形波的海浪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赞强;畸形波模拟及其与核电取水构筑物作用探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华蕾娜;波浪-结构物-海床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潘冬子;波浪荷载作用下海床及管线的动力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张小玲;地震作用下海底管线及周围海床动力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占阁;波浪作用下海床累积孔隙水压力响应与液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忠涛;随机和非线性波浪作用下海床动力响应和液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常方强;波浪作用下黄河口海底滑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嵩;波流共同作用下海床动力响应[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王虎;波浪作用下黄河三角洲粉质土海床不稳定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侯伟;黄河口海床沉积物波致液化破坏及自动监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刘文洁;多维复合极值分布理论在波致海床土体液化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杨靖培;基于CFX的波浪水槽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李红磊;海床蚀积过程实时自动监测技术[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胡捍红;考虑波流干扰的深水畸形波数值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房志敏;波浪作用下黄河口粉质土海床渗流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黄国兴;畸形波的模拟方法及基本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0 刘涛;波浪作用下海床稳定性评价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学军;“海床族”成出国市场新军[N];北京人才市场报;2011年
2 记者 甘丰录;半潜平台深水作业成为可能[N];中国船舶报;2008年
3 王疆戈;曹军;管道公司完成“海底第一穿”[N];中国石化报;2003年
4 英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部主任 阿兰·史蒂文森;让海底海床地图发挥更大作用[N];青岛日报;2009年
5 唐宁;北极一海床或为小行星撞击遗迹美挪科学家将乘气垫船联手研究[N];中国海洋报;2009年
6 刘玉红;人工浮动海床促海洋钻探变深为浅[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7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王俊鸣;走进大海深处[N];科技日报;2005年
8 ;粒状高炉渣回收利用新方法[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9 伊能;聚焦世界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N];中国电力报;2006年
10 马震;俄要到北极点海床插国旗,意在能源?[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