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热水锅炉热效率研究
【摘要】:
伴随着我国能源政策与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天然气将成为大中城市的重要能源品种,燃气型真空锅炉的应用将更为广泛。燃气型真空供热锅炉由于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集多功能于一体,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燃气型真空热水锅炉因具有热效率高、环保、运行安全可靠、安装位置不受限制、初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因而日益受到热用户的欢迎,在一些大中城市已逐渐替代传统的燃煤热水锅炉。
真空热水锅炉是利用水在不同的压力下沸腾温度存在差异的特性来进行工作的,在真空锅炉的工作压力下,燃气燃烧使热媒水温度上升至饱和温度并在水面上产生相同温度的负压蒸汽,管内的冷水被管外的负压蒸汽加热成热水并通至用户处,而管外的水蒸汽则被冷却凝结成水滴落入水面,再被加热成蒸汽,从而完成整个循环过程。
本课题以天大胜远中央空调有限公司开发的真空锅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真空锅炉的工作原理及传热特性,并通过实验测定,计算出真空热水锅炉热效率。研究内容包括燃气真空热水锅炉中燃料的燃烧过程,烟气向水的传热过程,水的沸腾传热过程,蒸汽与水通过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在这个循环传热过程中,通过对炉膛燃烧的数值模拟,再经过计算机求解控制微分方程组,便可以计算出燃烧器内部流体温度、浓度的分布及其变化,为燃烧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计算依据。
燃气真空锅炉中水的沸腾属于可润湿壁的水在大空间的沸腾换热,通过对沸腾换热基本机理的分析,给出大空间沸腾换热系数的计算式。而蒸汽与换热器中水的传热属于膜状凝结换热,可按层流膜状凝结换热公式计算出换热系数;并对管束外凝结换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炉膛、烟管、以及凝结换热管的传热进行了理论计算,对其结构设计进行了校核,并对真空热水锅炉热效率进行了实际测定,其热效率达到93%。
|
|
|
|
1 |
王维城,刘瑜珂,张立宁,曾宪忠;微重力下管内凝结换热性能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2 |
刘云浩,田宏,高永庭;飞机燃油箱湍流燃烧压力模型的简化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3 |
金安,帅志明;凝结条件下换热器变工况特性研究[J];汽轮机技术;1997年02期 |
4 |
齐承英,俞颐秦,吕灿仁;绕花丝管内插物对蒸汽-空气混合物系凝结换热性能的影响[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5 |
李志强,魏飞,周力行;湍流燃烧NO生成反应率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4年05期 |
6 |
郭治民,张会强,王希麟,郭印诚,林文漪;湍流燃烧的简化的联合PDF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8期 |
7 |
张正芳,戴先斌,马同泽;水平管多孔表面的凝结换热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5年02期 |
8 |
冯健美,屈宗长,司玉宝,王迪生;管外凝结换热的计算[J];压缩机技术;2000年05期 |
9 |
陈林泉,侯晓;喷管分离流场计算[J];固体火箭技术;1996年04期 |
10 |
熊孟清,林宗虎,刘咸定;含空气的蒸汽在水平圆管外表面冷凝换热的实验研究[J];发电设备;1997年02期 |
11 |
贾力,鲁国丽;竖直管内混合气体的凝结换热与SO_2传递机理的理论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6期 |
12 |
王补宣,王维城;利用插入线圈强化管内分层流域凝结换热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6年03期 |
13 |
王幼纯,孔旭静,张舒飞,许鸿坤;有肋片的倾斜向下表面的凝结换热和表面水平时肋片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2年03期 |
14 |
陈兴隆,周力行,张健;甲烷-空气同轴突扩湍流燃烧的新二阶矩模型的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9年06期 |
15 |
郭治民,张会强,王希麟,郭印诚,林文漪;简化的联合PDF模型模拟湍流燃烧中NO生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1期 |
16 |
王力军,蔡九菊,刘俊萍,王晓鸣,匡世波;密度脉动影响湍流燃烧的修正模型[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7 |
刘晓华,李维仲,崔峨;水平管外轴向对流凝结强化传热的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
18 |
俞颐秦,齐承英,洪慧,吕灿仁;花丝内插物强化竖直管内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8年01期 |
19 |
李瑞阳,郁鸿凌,施伯红;EHD强化凝结换热研究的进展与现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20 |
金安;水平不锈钢螺旋槽管管外凝结换热特性研究[J];石油化工设备;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