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速切削机理及若干问题研究

李子艳  
【摘要】: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是先进实用的制造技术,正成为切削加工的主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高速切削加工的关键技术、高速切削机理及国内外高速加工现状。 本文进行了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的高速切削机理研究,通过建立毛坯和刀具几何模型,导入到DEFORM-3D中,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设置主要计算条件,并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文中使用硬质合金刀具,模拟切削加工7075铝合金材料,计算分析了切削力与切削速度的关系、切屑温度、刀具温度与切削速度的关系,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和常规切削加工相比,高速加工切削力降低,95%以上的切削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将被切屑带离工件,可减少加工变形,提高零件加工精度。本文又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表面粗糙度和薄壁件变形问题的实验研究,分析了铝合金材料不同加工策略,不同切削用量,不同表面的表面质量;分析了薄壁件变形的原因,最后得出薄壁件变形问题的解决方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汪通悦,何宁;高速加工的技术进展历程[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李长河;丁玉成;侯亚丽;;高速切削的工业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9年04期
3 张伯霖 ,杨庆东 ,陈长年;高速切削技术及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03年04期
4 孟庆弘;浅析现代高速加工[J];现代零部件;2005年09期
5 温志远;;影响铝合金高速切削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关键因素[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赵庆;;现代高速加工技术及装备[J];科技资讯;2011年10期
7 许戴铭;顾虹;;基于高速切削的模具加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12期
8 陈兴云,徐立华;浅析模具高速加工技术[J];模具技术;2005年06期
9 王亮德,王志孟,张树涛;高速切削技术的发展及展望[J];济南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袁峰;王太勇;王双利;;高速切削技术的发展与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5年12期
11 宋建新;;浅谈模具的高速加工技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05期
12 郑鸣;;从工艺特性比较电加工和高速切削制造模具[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1年10期
13 孙文诚;;高速切削加工模具的关键技术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8年05期
14 陈光明;高速铣削与模具制造[J];机床与液压;2005年09期
15 胡金平;;超高速铣削表面特征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年05期
16 苗志毅;袁世先;;高速切削技术及其应用[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8年06期
17 朱有为;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8 陈展;;五轴高速加工技术在三色注塑主流道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8年05期
19 何建斌;;高速铣削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J];金属加工(冷加工);2008年11期
20 韩木林;;高速切削技术在连杆锻模制造中的研究和应用[J];锻压技术;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敬品;曾宪超;杨敬;何存富;吴斌;;不同压力弹塑性接触界面非线性超声检测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张文峰;赵家齐;;多因素对电解研磨复合镜面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张安洲;任中根;迟恩田;;高温合金电解放电复合加工表面质量初步研究[A];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潘永强;杭凌侠;罗廷;;电子束蒸发二氧化锆薄膜表面粗糙度的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六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张洪山;张晓平;;柴油机气门座修复工艺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朝阳;韩尔立;陈强;罗世永;;离子源辅助磁控溅射Cu基镀Cr层机械性能研究[A];第五届全国稀有金属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7 程子清;王彬;熊长新;李钱陶;;金刚石车削对硒化锌晶体表面粗糙度的影响[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志翔;王金明;敖明;艾传智;杨东军;赵福令;;切削刀具对C/C复合材料切削表面粗糙度影响的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9 赵海民;;连续退火平整对汽车板粗糙度的影响[A];2010钢材质量控制技术、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控制与改善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0年
10 汪复兴;程荫芊;傅敏;黄林恒;;表面粗糙度对陶瓷-金属摩擦副磨损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梅;反射式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孔内表面粗糙度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娜;表面粗糙度对高精度微波电子装备电性能影响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付秀丽;高速切削航空铝合金变形理论及加工表面形成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周忆;超高速铣削加工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徐进;硬质合金涂层刀具(CN35)高速车削淬硬钢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6 刘志新;高速铣削过程动力学建模及其物理仿真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张春燕;MQL切削机理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8 潘明强;微弧氧化膜层形成及其表面粗糙度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杨玉芬;基于模糊数学的机械零件表面结构几何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郭瑞鹏;基于激光散射的在线检测表面特性参数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子艳;高速切削机理及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程操宇;高速铣削的工艺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杨振宇;高速铣削加工立铣刀刚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王立新;电厂循环水泵的经济运行与节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5 方慧;液体喷射抛光技术[D];苏州大学;2004年
6 高凡;SOI基集成光波导器件及表面粗糙度改善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5年
7 李欣;氟化物控释装置对钛合金表面粗糙度影响的初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孙淼;Si基SiO_2阵列波导光栅理论分析及工艺制备[D];浙江大学;2006年
9 王娜;不同热处理方式及技工操作对树脂基托表面白色念珠菌黏附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10 陈豪杰;体育馆用木质地板表面性能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燕宁 通讯员 尹梅芳;百余专家研讨高速加工技术[N];科技日报;2004年
2 蒋冬青;高速切削技术[N];中国建材报;2002年
3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西曲矿 白栓柱;表面粗糙度形成原因及降低措施[N];山西科技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李培森;罗德福:国产刀具上水平需多方增加投入[N];中国工业报;2006年
5 刘友存 译;奥钢联冷轧厂带钢表面粗糙度的在线测量[N];中国冶金报;2006年
6 李烁;超精密加工技术及其在先进光学中的应用[N];科技日报;2007年
7 晓斌;纯钛超精密镜面加工技术问世[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8 郑州纺机特种工艺有限公司 李卫权;表面处理技术国产纺机并不落后[N];中国纺织报;2008年
9 全国轧钢技术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重视轧辊毛化技术 提高带钢表面质量[N];中国冶金报;2006年
10 刘伊婷;内燃机气门实物质量合格率为87.5%[N];中国质量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