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管的制备及表征
【摘要】:
本文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Ni/SiO2催化剂,以CO和CH4为碳源,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质量较好的纳米碳管,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及反应条件对碳的产量和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于用CO为碳源制备纳米碳管的反应,Ni的负载量对纳米碳管的管径、弯曲程度和长度的影响较大。当活性组分Ni的负载量在5%~35%范围内时,随着Ni负载量的增加,碳的产量呈增加的趋势,超过35%以后碳的产量反而下降。但是从生成碳管的形貌上看,负载量越小碳管的形貌越好。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在500℃时,生成的纳米碳管形貌较好。浸渍时间对纳米碳管产量影响不大。对于CO生成纳米碳管的反应,600℃为适合的反应温度。原料气中H2含量对产物纳米碳管的影响较大。当原料气中不含H2时,产物为直径在15~20nm之间,直径均一、管壁较薄、长度为4μm左右的碳管。当H2百分含量为25.8%时生成的碳管质量较多、形貌较好,优于其它H2百分含量下生成的纳米碳管。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碳管的产量呈现上升的趋势。反应进行的前2h反应速率基本不变,当反应进行到4h以后,碳的增加非常缓慢。从TEM来看,所生成的碳管平均长度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有所增加,直径和弯曲程度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
将Ni/SiO2催化剂应用于甲烷裂解制备纳米碳管的反应中,进行实验。当原料气中只含有CH4时,生成物一部分为直径在70~80nm之间长度约为10μm中空结构不明显的碳纤维,另外一部分为长度几百纳米甚至几十纳米、直径在20nm~40nm之间中空结构较明显的碳管。当原料气中加入H2时,生成物为直径30~50nm、长度1~2μm的纳米碳管,长度较均一。反应温度600℃适合纳米碳管的生长。
|
|
|
|
1 |
苏海燕;李微雪;包信和;;Pt(111)和Pt_3Ni(111)表面上CO催化氧化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催化学报;2008年08期 |
2 |
周玉红,李振花,朱艳茹;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中副产纳米碳管的研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05年04期 |
3 |
李春义,余长春,沈师孔;CO在Ni/Al_2O_3催化剂上的歧化和氧化反应[J];催化学报;1998年05期 |
4 |
王亚权;Ni-Cu/ZnO双金属催化剂催化CO加氢反应[J];催化学报;1998年02期 |
5 |
彭峰,黄仲涛;CO在Ni-Zn/C催化剂上的可逆吸附[J];催化学报;1998年01期 |
6 |
钟顺和,李传峰,孙宏伟,肖秀芬;膜反应器中Ni-Cu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乙烯的研究[J];催化学报;2002年01期 |
7 |
梁成浩;镍对304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缝隙腐蚀行为的影响[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9年03期 |
8 |
鞠伟;钢中镍的快速分析——丁二肟直接光度法[J];广西化工;2001年03期 |
9 |
张明杰,黄岩谊,黄春辉,徐光宪;8-羟基喹啉镍配合物[Ni_2(HQ)_3Q_3]ClO_4的晶体结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1期 |
10 |
顾勇冰,王智敏,郑云法;4,4′-二偶氮苯重氮氨基苯与镍的显色反应[J];台州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
11 |
吴继勋,水流徹,春山志郎;纯镍钝化膜的电化学性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
12 |
朱屯;有机磷(膦)酸萃取钴和镍的动力学行为比较[J];化工学报;1993年03期 |
13 |
吴其庄,翁少敏,黄泽兴,何淑琼;meso-四(4-甲基-3-磺基苯)卟啉与镍显色反应的研究[J];冶金分析;1993年01期 |
14 |
陈展光,陈同森,郑恩;Ni(Ⅱ)—TAEB—表面活性剂显色体系的研究及应用[J];冶金分析;1993年05期 |
15 |
樊学忠,吴斌才,刘恒椽,吴诚;2-(2-苯并噻唑偶氮)-5-二羧甲氨基苯甲酸的合成及其应用——多元显色体系光度法测定金属材料中的镍[J];岩矿测试;1993年01期 |
16 |
龚育,周俊明,汤志勇,张随成,金泽祥;流动注射在线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钢样中痕量钴和镍[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7年02期 |
17 |
张庆合,赵中一,金继红,何应律;速差吸光光度法连续测定钴和镍[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7年12期 |
18 |
李少珍;合金钢中铬对镍比色测定的影响[J];冶金丛刊;1997年01期 |
19 |
郑礼胜,王士龙,张虹,王友;用沸石处理含镍废水[J];材料保护;1998年07期 |
20 |
梁成浩,胡凡;镍元素对304不锈钢阳极行为的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