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TiO_2-ZnO系介质陶瓷及微波测试技术研究
【摘要】:
论文主要研究了BaO-TiO_2-ZnO(BTZ)系微波陶瓷材料和微波介电性能测试两方面的问题。
通过改变BTZ系统的Ti/Ba比和ZnO含量,并添加适量的Nb_2O_5、SnO_2和MnCO_3等物质,改变陶瓷的微观结构和烧结性能,将烧结温度从高温降至中温(1160℃),并获得了优异的介电性能。Zn~(2+)和Nb~(5+)联合取代Ti~(4+)可形成复合型固溶体,产生液相烧结。Sn~(4+)取代Ti~(4+),形成置换型固溶体,降低体系自由能,降低烧结温度。Sn~(4+)和变价的Mn2+充当氧化剂,抑制Ti~(4+)的还原,提高了系统的Q值。通过添加玻璃,可使烧结温度进一步降低到低温(960℃)。
通过控制预烧温度、烧结温度、球磨时间等工艺参数,调节系统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从而得到优异的介电性能。预烧过程中生成的中间相BaTi_5O_(11)等对于主晶相BaTi_4O_9和Ba_2Ti_9O_(20)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改变烧结温度可以显著调节陶瓷的致密度和介电参数。球磨工艺能够促进粉体细化和改变系统组分,对介电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研究得到两种BTZ系微波陶瓷材料,有关参数如下:
在微波陶瓷介电性能测试方面,采用了波导法和开式腔谐振法。对于波导法,利用最小二乘法和迭代法成功解决了厚度谐振和多值问题。分析表明这种算法在介电常数随频率变化率较大时也非常有效。
对于开式腔谐振法,给出了三种不同的算法:(1)线性插值或三次样条插值;(2)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经验公式(适于手算);(3)人工神经网络。分析了有关算法的精度、复杂度等问题。对神经网络算法,根据问题的特点选用部分神经网络模型,明显简化了计算,提高了速度。对微波材料测试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
|
|
1 |
白婧婧;乌江;王金锋;郑晓泉;李盛涛;;非线性添加剂对聚酰亚胺介电性能的影响[J];宇航材料工艺;2010年01期 |
2 |
黄剑锋,曹丽云,陈立红,沈清,吴建鹏,杨军胜,贺海燕;基于L-M算法网络的卫生瓷干坯强度的预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
3 |
张佳;廖家轩;潘笑风;王洪全;傅向军;魏雄邦;;PVP添加剂改善溶胶-凝胶法制备BST薄膜表面结构及介电性能[J];硅酸盐通报;2009年S1期 |
4 |
屠德民;吴力煌;刘文斌;高良玉;;国产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介电性能的试验研究[J];电线电缆;1983年04期 |
5 |
于韶洁,吴霞宛,陈长庆,李玲霞,王洪儒,张志萍;Bi_2O_3添加剂对Ag_2O-Nb_2O_5-Ta_2O_5介电性能的影响[J];压电与声光;2004年06期 |
6 |
胡艳;黄炎球;;稀土掺杂对BaTiO_3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电工材料;2007年02期 |
7 |
张其土;张校平;李斌;;BaTiO_3基无铅高压陶瓷电容器材料性能的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5年12期 |
8 |
陈善本,吴林,王其隆;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焊接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展望[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9 |
董志荣;人工神经网络与C~3I系统[J];火力与指挥控制;1995年01期 |
10 |
陈允平,龚庆武,马宁,康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型自适应保护──(Ⅰ)原理和模型结构[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11 |
赵琳;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技术[J];山西电力技术;1998年01期 |
12 |
龙伟,张金,黄杰;人工神经网络发展前景[J];机械;1998年01期 |
13 |
关新民;人工神经网络在转炉建立准确预报模型中的应用[J];新疆工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14 |
姜绍飞;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建筑工程领域的数据处理方法[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15 |
穆宏强;人工神经网络在水文学中的应用[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16 |
房鑫炎,阙波;人工神经网络在自适应重合闸瞬时与永久故障判别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999年03期 |
17 |
高强,王胜辉,徐建源;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期电力负荷预测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8 |
吴顺华,王爽,王国庆,王伟;添加剂Mn和烧结温度对Ba(Zn(1/3)Ta(2/3))O3体系介电性能的影响[J];天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9 |
张慧书,战东平,姜周华,于艳忠,孙利国,邢国成,王玉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钢铁冶炼终点预报模型[J];工业加热;2005年02期 |
20 |
王达宇;何国青;宋万民;康宇静;刘进忠;;电渣重熔过程智能控制的研究与应用[J];工业加热;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