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水水质水位预警的研究
【摘要】:
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农业、工业及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随着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地下水水质不断恶化,水位持续下降。为保证水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用现代的科学的预测预警方法,对地下水进行预警分析。
本文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地下水预警的含义及特点,地下水预警的过程应包括明确警义、寻找警源、分辨警兆、预报警度、排除警患五个方面,其中难点是预报警度和排除警患。
预警必须建立在评价和预测的基础之上,因此本文根据数据资料整理分析了研究区域的地下水水质中主要指标以及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规律,用国际F值法、综合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几种方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比较发现模糊综合评判法更为客观地反映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另外还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地下水水质评价,效果理想。提出并确定了地下水水质、水位预警的警度,分别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巨警。水质的警度是与地下水五类水的划分标准相对应,水位的警度主要采用当前水位和警戒水位相对比的办法完成。
对地下水水质、水位的预测主要采用随机统计的研究方法,由于数据资料的限制以及实际需求,本文只做了短期预测,首次尝试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并将其结果与BP神经网络(单井预测和多井预测)的方法作了比较,不同的情况下两种方法的预测精度不同。
之后应用研究区域的实际数据,对地下水水质、水位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别作出了预测预警,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地下水水质处于巨警,不适合饮用,但可以用于工业、农业等,区域本身氟量超标是主要原因,但水质变化趋势不明显。地下水水位在不同含水层的变化趋势不同,建议对各井的开采量进一步优化配置。
最后针对研究区域地下水受污染的情况,分析产生了污染产生的原因、机制,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修复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