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叠制冷系统低温环路自然工质混合物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摘要】:
以R13为主的工业用制冷剂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很大,在发达国家已经被停止使用,在发展中国家也将于2010年停止使用。其目前常用的替代制冷剂R23、R508b在替代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且价格昂贵。寻找环境性能友好,热力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制冷剂迫在眉睫。
单一的环境性能友好制冷剂在低温下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但利用它们的混合物将弱化其中单一制冷剂的弱点,强化单一制冷剂的优点,有可能组合出低温性能优良的制冷剂混合物。本文将围绕制冷剂的优选和新型制冷剂性能展开。
本文首先对混合制冷剂的组分进行筛选。在甲烷和乙烷的衍生物、自然制冷剂以及碳氢制冷剂中,根据环境性能、安全性能、物理化学性能、热力性能和循环性能的优劣对制冷剂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R290和CO_2为最佳的制冷剂组合。
凝固点温度的确定。CO_2在混合物中的凝固点温度随着其分数的增加而升高。为了找到混合物在-70℃左右的凝固点温度,运用CO_2和备选组分的非理想溶液的固液平衡模型,采用活度系数修正的方法使得计算出的溶解度更加精确。混合物受凝固点温度的影响,使得CO_2在混合物中组分受到限制。
新型制冷剂组分配比的确定。根据不同组分配比的R744/R290混合物热力性能和安全性能,以及循环性能的差异最终确定混合制冷剂R744/R290(71%/29%)。
通过最小不可逆(火用)损失和部件(火用)损失法两种模型的有机结合,计算得到复叠制冷系统主要部件的最小不可逆换热温差和最小不可逆(火用)损失,精确地计算了系统各部件的总体(火用)损失,准确地得到系统的可进一步优化的量。最后,在搭建的复叠制冷系统实验台上,将不同组分的R290和CO_2进行实验,找到循环性能随组分变化规律,验证了理论选择的新型制冷剂的正确性。同时将新型制冷剂与R13进行了循环性能对照,结果表明,新型制冷剂的制冷量和COP均优于R13。新型制冷剂的连续稳定性实验则表明新型制冷剂安全可靠,稳定性好。
|
|
|
|
1 |
;杜邦公司SUVA制冷剂一览[J];制冷学报;1992年04期 |
2 |
陈光明,蒋皓波;自然制冷剂在国外的研究进展[J];低温与特气;1996年04期 |
3 |
吴献忠,李美玲;混合制冷剂相互作用系数的研究——Lee-Kesler-Plǒcker通用状态方程[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4期 |
4 |
辛;新混合制冷剂EM—33及导热管技术交流会在沪举行[J];制冷技术;1998年04期 |
5 |
石玉美,顾安忠,鲁雪生,汪荣顺;天然气和混合制冷剂的相平衡特性[J];低温工程;1999年04期 |
6 |
姜盈霓,袁秀玲,胡信步;混合制冷剂水平管内沸腾换热计算方法的回顾和评价[J];流体机械;2005年01期 |
7 |
黄红华,蒋能照;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充注过程的理论分析[J];流体机械;1996年01期 |
8 |
吴进发;国外制冷机制造业概况(二)[J];流体机械;1986年12期 |
9 |
胡德英;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发展近况[J];制冷;1996年03期 |
10 |
黄逊青;单元式空调机应用混合制冷剂的课题[J];制冷;1998年04期 |
11 |
张华俊,俞炳丰,王逸侃;近共沸混合工质在冰箱中替代CFC-12的前景[J];流体机械;1991年12期 |
12 |
黄逊青;使用混合制冷剂的空调器节能机理探讨[J];流体机械;1992年10期 |
13 |
孙文臣;;制冷机节能途径的探讨[J];制冷;1992年01期 |
14 |
陈曙辉,陈光明,郑飞,张红线;采用替代工质的吸收式制冷运行特性[J];低温工程;1999年06期 |
15 |
尚殿波,李永芳,韩爱林;R12压缩机使用混合制冷剂的可靠性分析[J];家用电器科技;2000年08期 |
16 |
郁永章
,陈仲颀;B1委员会上宣读的部分论文介绍[J];制冷学报;1984年01期 |
17 |
黄逊青;;美国CFC_s替代物市场动态[J];制冷学报;1992年02期 |
18 |
吴兆琳;向文军;蒋能照;孙庆;;HFC32/HFC134a在房间空调器中的应用研究[J];流体机械;1995年07期 |
19 |
黄红华,蒋能照;空调器中HFC32/HFC134a泄漏的理论分析[J];流体机械;1996年05期 |
20 |
方昉,甘永平,马重芳,王亚威;一种二元混合制冷剂替代R12的实验研究[J];流体机械;1997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