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超声破解反应器工况优化与破解污泥中温厌氧消化能效分析
【摘要】:
污泥厌氧消化是实现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最佳途径,污泥超声破解能提高厌氧消化速率,增大生物气产率。但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用于污泥破解的超声波反应器,实验室用的微生物细胞破壁超声波反应器或超声清洗器破解污泥时,最大缺陷是能耗高。为推动污泥超声破解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本文从减少反应器能耗的角度出发,对污泥超声破解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工况参数、能耗分析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以实验室小型静态和动态试验为手段,采用热敏探头法和染色法测量不同频率超声波在蒸馏水中和不同浓度污泥中的声场分布和空化场分布。同时,针对超声场参数(频率和功率)、污泥性质(浓度、pH值和初始温度)和试验条件(曝气和搅拌)等对超声破解效果的影响,以污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增加值( )、污泥的破解度( )及污泥粒径分布等参数为评价指标,分析超声波频率、功率、污泥特性和试验条件对超声破解污泥效果的影响。SCOD+ DDSCOD
采用热敏探头法和染色法测量蒸馏水中三种频率(20kHz、28kHz和40kHz)超声波场和空化场分布。发现单一换能器作用时,任何频率超声波声强和空化强度沿换能器轴线成起伏状和葫芦状分布,且随距离增大而逐渐衰减,空化强度衰减较快;不同频率的声强大小和空化作用强弱各不相同,28kHz的声强和空化强度最强,40kHz次之,而20kHz最差;两个换能器同时作用时,超声波强度和空化强度沿换能器轴线变化趋势与单一换能器作用时相同,而沿两换能器中心线声强和空化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都由于声波的干涉叠加原理有所增强,沿中心线的衰减速率减慢。综合分析,两个换能器同时作用时,反应器整体声场和空化场都比单一换能器的均匀。同时,采用热敏探头法测量不同频率超声波在污泥中的声场分布,发现超声波声强在换能器表面附近骤然降低,并沿换能器轴线随距离快速衰减。
分析评价超声波参数(频率和功率)对超声破解污泥效果影响。利用槽式超声反应器分析比较三种频率(20kHz、28kHz和40kHz)及频率组合对污泥破解效果的影响。发现比能耗相等时,单频率时,28kHz最佳;多频率组合时,换能器28kHz和40kHz平行相对布置效果最好。利用槽式超声波反应器和探头式超声波反应器分析多种功率(50W、400W、800W和1200W)及功率组合对污泥破解效果的影响。发现单功率作用,低功率长时间利于污泥超声破解,但速率较低,低功率组合可提高破解速率。组合功率模式中,低功率组合更利于污泥超声破解。另外,还发现污泥的初始温度、pH值和污泥浓度等参数污泥对破解效果有重要影响。增加间歇搅拌和曝气辅助条件也能增强污泥超声破解效果。
为进一步验证超声破解污泥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动态试验研究。结果发现相同浓度,相同体积比能耗时,动态破解效果远比静态的好。在本试验时间范围内,无循环扰动时,超声破解连续流污泥反应相对于水力停留时间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在超声破解污泥中温厌氧消化的能量效益研究中,分析了不同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污泥不同溶出率时,日总能耗、日生物气能量和日净能量与超声破解时间的关系。比较超声破解污泥与未破解污泥在不同投配率时的日净能量、比净能量和周期净能量。发现任何方式破解污泥中温厌氧消化净能量都随着污泥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污泥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较低时,不宜采用中温厌氧消化工艺,更不宜增加超声破解工艺。污泥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较高时,槽式动态破解污泥促进厌氧消化。
|
|
|
|
1 |
石秀东;液体的超声蒸发[J];食品与机械;1998年01期 |
2 |
符卫春;孙晓清;冯中营;沈其动;;超声在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J];榆林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3 |
王再宙;张承宁;宋强;;纯电动汽车驱动用直流电机噪声测试分析[J];微电机;2007年12期 |
4 |
;声压级与声强比的关系[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1977年03期 |
5 |
刘伟,朱国玺,喜多山繁;木工机械噪声的可视化[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1999年11期 |
6 |
孙宝江,颜大椿,乔文孝;乳化原油的超声波脱水研究[J];声学学报(中文版);1999年03期 |
7 |
徐彦渊;丘泰球;张晓燕;李金华;;超声强化提取人参皂甙过程中声学参数的选择[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年02期 |
8 |
邹华生;周超;黎民乐;;正八棱形套管连续式超声反应器声强分布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
9 |
胡星琪,徐僖;聚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在超声波辐照下的降解和嵌段共聚的研究[J];化工学报;1982年04期 |
10 |
王诗恩,周孔亢;计算机辅助声强测量法识别车辆主要噪声源[J];农业机械学报;1997年04期 |
11 |
许文娜;陈载源;布岩;;超声波增强多孔材料中微粒嵌入的研究[J];山东纺织科技;2007年02期 |
12 |
石秀东;固液的超声分离[J];过滤与分离;1999年03期 |
13 |
毛志敏;声强分布图法在有梭织机噪声源识别中的应用[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
14 |
刘伟,朱国玺,喜多山繁;最优化方法在声强测量探查噪声源中的应用─—用坐标轮换法探查声强极大点[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0年03期 |
15 |
杜光升,乔文孝;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中的声强[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
16 |
程发斌,汤宝平,赵玲;声强法在电动机噪声测试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1期 |
17 |
周广林,陈心昭,侯清泉,李阳星;四极子声源基于几何平均声压的声强计算误差分析[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8 |
嵇正毓,崔正翔;声强和声压测量的差异[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0年01期 |
19 |
张凯;范敬辉;马艳;吴菊英;;超声波场下相分离法制备SiO_2/PA6复合粒子[J];塑料科技;2011年03期 |
20 |
张光明;超声波处理多氯联苯微污染技术研究[J];给水排水;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