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絮凝—超滤法去除水中微量砷
【摘要】:
水的砷污染是全世界共同的难题。砷污染促使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剧。因此,开发绿色环保、经济合理且行之有效的饮用水除砷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对壳聚糖絮凝-超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微量砷进行了研究。
探索了砷的测试方法。实验比较了动力学分光光度法、伏安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试砷含量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确立了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试水中微量砷。
系统考察了壳聚糖絮凝和超滤过程中各种因素对除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作为除砷絮凝剂的最佳条件为:料液pH值4.6,壳聚糖浓度0.36 g/L,搅拌功率8.11×10~(-2) W,静置时间40 min。料液pH值4.6时,絮凝-超滤过程可把模拟含砷水中As(Ⅴ)含量由0.1 mg/L降至0.01 mg/L以内,去除率达到93%以上;As(Ⅲ)含量由0.1 mg/L降至0.02 mg/L左右,去除率达到80%。料液pH值9.2时,As(Ⅴ)去除率在60%左右,As(Ⅲ)去除率在55%左右,二者去除率均比pH值4.6时低。超滤过程的压力、膜面流速变化对砷去除率没有明显影响。砷去除率随温度升高和膜截留分子量增大有下降的趋势。膜通量随操作压力、膜面流速、膜截留分子量增大和温度升高均有增大的趋势。
料液pH值为4.6、跨膜压差为0.1 MPa、膜面流速为5.653 cm/s、温度为30℃下,使用PAN30,000超滤膜对自来水进行了壳聚糖絮凝-超滤实验。结果表明,砷去除率可达89.9%,自来水中的总砷由0.067 mg/L降至0.0068 mg/L,达到国际上现行的饮用水砷含量控制在0.01 mg/L范围内的标准。
研究了超滤膜的污染情况,探索了膜清洗方法。结果表明,壳聚糖絮体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物质。水力清洗时膜通量恢复率为58%左右,碱洗时膜通量恢复率为2.7%左右,酸清洗效果最好,通量恢复率达到72%以上。
|
|
|
|
1 |
刘爱华,李继平,安悦,邢巍巍;甲壳质分析方法的研究[J];辽宁化工;2001年04期 |
2 |
胡波,祝春水,贾媛媛;壳聚糖絮凝剂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年02期 |
3 |
唐振兴,石陆娥,钱俊青;壳聚糖凝胶吸附蛋白质机理研究[J];精细化工;2004年11期 |
4 |
叶凯贞,黎碧娜,谭志伟,沈明才;壳聚糖在膜工业的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4年06期 |
5 |
胡玉锋,毛春,李利,周宁琳,魏少华,沈健;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在壳聚糖膜表面的化学固定及抗凝血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5年03期 |
6 |
;甲壳质和壳聚糖的新用途[J];江苏食品与发酵;1987年04期 |
7 |
任万忠;甲壳质、壳聚糖成形加工及其应用[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993年02期 |
8 |
袁毅桦
,赖兴华;壳聚糖制取及其应用的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
9 |
徐洪峰,汤建伟,程国伟,邹思义,傅晓涛;壳聚糖螫合剂去除水中Cu~(2+)的研究[J];环境工程;1994年06期 |
10 |
黄玉丽;用壳聚糖对织物进行改性的探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11 |
陈建欣,邓风香,于徊萍;食用壳聚糖──淀粉膜的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1996年01期 |
12 |
叶菊招,冯冰凌,郎雪梅,张宜珍,刘晖;壳聚糖的制备、成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S1期 |
13 |
许晨,卢灿辉,丁马太;壳聚糖季铵盐的合成及结构表征[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7年01期 |
14 |
方波,江体乾;新型类肝素物质的研究(I)——磺化羟丙基壳聚糖凝胶的研制[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7年04期 |
15 |
王爱勤,李洪启,俞贤达;不同介质中乙二醇壳聚糖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7年02期 |
16 |
谢宪章,郑智华,郑长像;壳聚糖分离膜的研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8年05期 |
17 |
赵国骏,姜涌明,孙龙生,隋德新,史永昶;不同来源壳聚糖的基本特性及红外光谱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8年03期 |
18 |
赵继伦,王红林;利用柠檬酸废菌体制备壳聚糖的工艺研究[J];工业微生物;1999年02期 |
19 |
陈忻,袁毅桦,黄耀威,赖兴华,钟达云,关志华;微生物培养法生产壳聚糖的初步研究[J];食品科学;1999年07期 |
20 |
林宝凤;壳聚糖对毛发水解液复合氨基酸的吸附性能研究[J];广西化工;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