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中白藜芦醇提取工艺研究
【摘要】:
本文对中药材虎杖分别采用乙醇回流法、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的提取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白藜芦醇含量,计算出白藜芦醇的提取率,考察每种提取方法的工艺参数对提取结果的影响。
文中对影响不同提取方法的各主要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对回流法提取结果的影响,得出提取时间对提取结果影响最为显著;考察了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值对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结果的影响,得出酶解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考察了微波作用功率、微波作用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对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考察了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对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得到了四种不同提取方法各自适宜的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比较四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得到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均比传统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效率高,能耗低,可以认为是更佳的提取方法。酶法提取的最优提取条件为:酶解温度为50℃、pH值为5.0,纤维素酶与虎杖粗粉配比为1:500,酶解90min,结果比传统乙醇提取法提取率提高2倍;微波辅助醇提取白藜芦醇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0,在510W功率下微波60s,结果比传统乙醇提取法提取率提高近3倍;超声法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溶剂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超声温度为50℃,超声时间为10min,料液比为1:20。与传统醇提工艺相比,提取率提高近3倍。
|
|
|
|
1 |
魏静娜;朱宏吉;林强;;纤维素酶和超声辅助提取玉米须多糖[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8年02期 |
2 |
宋宏新;刘静;柏红梅;马冬;;酶法转化制备虎杖中的白藜芦醇[J];食品科技;2009年09期 |
3 |
魏静娜;林强;朱宏吉;;玉米须多糖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药材;2007年01期 |
4 |
兰天路;朱宏吉;李少白;;纤维素酶-微波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工艺[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8年05期 |
5 |
张敏,于华忠,曹庸,卜晓英,卢成英,杜亚填,黄荣芳;不同季节的虎杖根茎中8种矿质元素的光谱测定[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12期 |
6 |
黄瓅,潘英明,梁敏,赵国友;从虎杖中提取蒽醌类成分的微型化学实验[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年03期 |
7 |
袁桥玉;刘新桥;陈科力;;虎杖中白藜芦醇苷的大孔树脂吸附工艺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年05期 |
8 |
W.H.Hemmpel;邓立平;;纤维素纤维织物的酶降解表面改性[J];国外纺织技术;1992年05期 |
9 |
曹亚彬,郭丽姝,牛彦波,李智;纤维素酶的固体培养方法[J];生物技术;2002年04期 |
10 |
王炜,付建红,崔卫东,徐斌;一株产纤维素酶细菌液体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2年01期 |
11 |
沈金龙,毛爱军,王远亮,江宁,董志扬;纤维素酶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转化中的应用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4年04期 |
12 |
韩学易;陈惠;吴琦;梁如玉;高凤菊;胥兵;;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C-36的产酶条件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13 |
许汉林;孙芸;陈军;邵继征;熊利容;;不同大孔树脂吸附虎杖白藜芦醇苷的研究[J];中国药业;2006年12期 |
14 |
张强;陈合;张红艳;;山草粉用于纤维素酶液体发酵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
15 |
徐艳;张海锷;;纤维素酶促进黄芪中黄芪多糖提取率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年05期 |
16 |
李胜华;伍贤进;;超声波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的优化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07期 |
17 |
沈会明;高丽娟;刘依然;姚腾豪;张丽华;王霞;;白藜芦醇浸提纯化过程在线检测条件的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0年05期 |
18 |
魏凤玉;方春;;酶法提取无患子皂苷的工艺研究[J];应用化工;2010年08期 |
19 |
曹亮;周建军;魏锐;刘益红;;虎杖中白藜芦醇发酵和提取工艺[J];食品科学;2010年22期 |
20 |
舒国伟;王长凤;陈合;杨志伟;;双水相体系萃取纤维素酶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0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