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浮游植物的生态研究
【摘要】:
海洋浮游植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研究成为当前海洋生态学最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
本文对2003年~2005年渤海湾海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8个航次的现场监测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在渤海湾表层水体中,8个航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28科39属80种,硅藻门15科23属51种,甲藻门8科12属25种,原生动物门、金藻门、蓝藻门、黄藻门各出现1科1属1种,浮游植物种数以硅藻门为主。浮游植物各航次平均藻种数的变化趋势显示浮游植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季最多、夏季次之、春季最少。渤海湾枯水期浮游植物丰度为2052~53963cells/L,平均17985 cells /L;丰水期浮游植物丰度为1424~316200 cells /L,平均46180 cells/L;平水期浮游植物丰度为3116~1203464 cells /L,平均125830 cells /L。近三年渤海湾浮游植物丰度季节性变化明显,呈现平水期最高、丰水期次之,枯水期最低。浮游植物丰度空间分布呈现近岸高,离岸低,南部海域较北部高的特征。其中,2004年6月浮游植物丰度最高,这与同期渤海湾出现大规模的赤潮有关。2003年~2005年渤海湾浮游植物优势藻种的变化趋势是:沿岸种增多、外洋种减少;赤潮藻种、毒性藻种具有很大的分布。通过对渤海湾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同季节站位的群落、临近站位的群落相似性较高。
本文通过构筑三个理想梯度浮游植物群落序列,研究了18种多样性指数对富营养化评价的有效性,得出Shannon指数(以2或e为底)、倒数Simpson指数、Berger-Parker指数、Simpson相遇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在评价海域富营养化程度上是有效的。采用Shannon指数(以2为底)、Pielou均匀性指数和Naughton优势度指数相结合评价了渤海湾近三年的水质营养水平,结果表明:渤海湾水质整体上处于中营养和富营养水平,其中春季最严重、夏季次之、秋季水质相对好些,并且近岸水域富营养化程度较远岸严重。
将多样性指标评价结果与用化学指标评价的结果相比较,采用多样性指数法评价海域的营养水平是有效的。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发现单纯采用浮游植物丰度来评价水质的营养水平有其本身的欠缺之处,采用多样性指数法评价水质的营养水平更具有生物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