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容器最优投切阈值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摘要】:
随着电力系统负荷的增加,无功功率补偿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减少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传输,在电网适当位置安装无功补偿装置成为无功补偿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分析无功补偿的工作原理,补偿方式和控制策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无功补偿的经济适应性,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容器最优投切阈值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本文将模糊控制理论融合到九域图控制策略中,设计了基于电压和无功功率综合调整的模糊控制策略,结合变压器分接头调节和电容器投切进行补偿,使控制更为细致准确。同时解决了无功补偿九域图控制策略中防振荡投切区难以确定的问题。通过仿真验证,基于九域图的模糊控制策略能有效地对系统进行电压调整和无功功率补偿。
本文对基于二进制编码方式配置的电容器投切阈值系数对补偿效果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得出了电容器最佳投切阈值系数的取值以及投入阈值系数与切除阈值系数的等值分配原则。结合模糊控制器的投切判断,实现基于二进制编码方式配置的电容器的最优阈值投切控制。从控制策略、电容配置及阈值控制方面提高了无功补偿的动态响应速度和精度,防止投切振荡。
最后,根据模糊控制策略和电容器最优投切阈值的分析,给出了基于双CPU结构的无功补偿装置的硬件设计整体方案。为实现无冲击动态无功补偿,设计和介绍了晶闸管过零触发驱动电路,该电路配合控制器的控制指令,能实现快速,准确的无功补偿。
|
|
|
|
1 |
王涛,王爱国;SVC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模糊控制[J];基础自动化;1999年02期 |
2 |
陈渝光;林涛;;基于遗传算法的交流伺服系统模糊控[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31期 |
3 |
王淑青;杨桦;刘辉;;在线知识获得智能模糊控制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年03期 |
4 |
张新燕;用遗传算法划分模糊量的语言变量覆盖范围[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5 |
陈杰,周冬华;浮点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在模糊控制器参数寻优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6 |
吴庆彬,赵英凯,蔚承建;基于演化算法的自校正模糊控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7 |
马训鸣;何钺;;异型加工的模糊控制[J];机械与电子;1992年05期 |
8 |
陈屹;薛钧义;饶仲海;陈萌;;基于神经网络的FUZZY控制器及其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自动化;1996年06期 |
9 |
王玮,张德龙;一种新的模糊控制器电路设计[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10 |
雷德明;变论域的进化模糊控制器[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11 |
李红星,闫红书;基于遗传算法的自调整模糊控制器[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12 |
王金涛,刘文耀,郝永杰,路烁;伺服系统模糊控制器的DSP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2年06期 |
13 |
杨君敏,郑凤梅;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J];仪器仪表用户;2003年06期 |
14 |
胡映,李新跃;一种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器的合成[J];现代电子技术;2003年06期 |
15 |
严刚峰,赵宪生;模糊控制器在延迟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3年10期 |
16 |
唐圣学,刘波峰,徐东峰;基于信息量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4年06期 |
17 |
刘沛;模糊控制与线性控制之对比研究[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8 |
曾一凡,付文斌,陈养彬;温室自动控制系统中模糊控制器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04年05期 |
19 |
刘喜荣;左文香;;基于Fuzzy-PID控制的二辊轧机控制系统[J];电气自动化;2004年04期 |
20 |
王君,李炜,乔平原;复合模糊控制策略及应用[J];甘肃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