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发展模式选择与评价研究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否选择精准农业发展模式无疑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观,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了选择精准农业发展模式的层级性、阶段性与选择的国情适宜性,给出我国目前处于传统农业范式、市场农业范式和生态农业范式三元共存的基本判定,提出发展县域精准农业完全可行的理性判断。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
(1)用历史现状比较法,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精准农业实践进行分析研究,突破精准农业高技术观的旧认识,建构了高技术精准农业、特色技术精准农业和初级技术精准农业的分层级的新认识观。据此,提出我国发展精准农业应符合国情和实际,要从技术、价值和战略规划角度统筹考虑,分三个层级,分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2)建构了精准农业矩阵模型,应用价值链理论,对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从价值形成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我国不同地区地理区位差异和经济水平分层的现实,提出整体推进、局部优先、单项突破三种精准农业发展模式。依据发展精准农业的时序,强调了必须要夯实的基础工程。
(3)论证了我国县域经济走精准农业之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建构了国家层面和市场层面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创构了县域精准农业运行主体,设计了相应的运行机制和支撑体系。
(4)依据技术经济学原理与方法,辩识国内重要研究成果的疏忽,给出精准农业绩效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首先建构精准农业绩效评价体系;然后针对不同发展模式设计权变的评价方法,即:①用现金流量贴现分析法(如NPV指标)评价单项(如精准施肥技术)突破发展精准农业的绩效;②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评价局部(如县域)优先发展精准农业的绩效;③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整体(如西部大区域,甚至全国)推进发展精准农业的绩效。最后论证了精准农业绩效评价建模与应用,即:①基于实物期权定价方法建立精准农业项目评价的实用模型;②引进了精准农业局部优先发展模式的绩效评价;③建构评价整体推进发展精准农业模式绩效的指标体系。
|
|
|
|
1 |
张黎明,邓万刚;精准农业——21世纪农业的方向[J];热带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
2 |
秦武平;精准农业国家级基地落户申城[J];农家顾问;2000年06期 |
3 |
张桂华;试论知识经济呼唤“精准农业”[J];吉林农业;1998年12期 |
4 |
;美专家谈精准农业 以最优化为最好[J];领导决策信息;1998年36期 |
5 |
;精准农业:跨世纪农业的必然选择[J];农机推广与安全;1998年03期 |
6 |
赵培策;孙忠利;房培宏;;烟台大办精准农业[J];农村工作通讯;1999年09期 |
7 |
李胜民;精准型农业技术的发展[J];黑河科技;2003年03期 |
8 |
陈智文;刘吉平;张清;李筱琳;王海霞;;中国精准农业的应用现状与推广措施[J];世界农业;2008年08期 |
9 |
梁新明,崔万锁;精准农业是知识经济时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科学中国人;1999年08期 |
10 |
韩俊东;;精准农业——21世纪世界农业技术新潮流[J];发现;2001年01期 |
11 |
;烟台走出精准农业之路[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1998年11期 |
12 |
蓝军;;发达国家兴起“精准农业”[J];新农村;2000年03期 |
13 |
卢树昌,赵淑杰;精准农业在我国现代农业中的发展前景[J];农业经济;2001年02期 |
14 |
张波屏;;精准农业:我国新世纪农业的最佳选择[J];农业机械;2002年09期 |
15 |
王汉中;县委书记县长关心的问题之二十五 精准农业:结束粗放生产的全新方式[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25期 |
16 |
;大力推广精准农业技术 积极推进兵团农业现代化[J];中国农垦;2006年04期 |
17 |
宗言;;到地那头看看[J];兵团建设;2000年08期 |
18 |
杨朋润,夏东利,丛英娜,盛赞华,吴继兴!兵团科委,张青!兵团科委;兵团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1年02期 |
19 |
杨朋润,夏东利,丛英娜,盛赞华,吴继兴,张青;兵团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考[J];新疆农垦科技;2001年02期 |
20 |
;精准农业 现代农业的方向[J];兵团建设;2000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