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着陆水下自航行器外形设计与优化
【摘要】:
水下自航行器是一种无人无缆水下自主航行器,可以进行多种海洋参数的测量,其在海洋环境监测领域和海洋资源开发领域的应用前景愈加广阔。但由于携带的能源有限,水下自航行器难以完成长期的海洋测量任务。由于具有水下着陆坐底功能,可着陆水下自航行器可以执行长时间、大航程的水下测量任务,获得长时序海洋监测数据。为了实现着陆坐底功能,航行器外形结构采用主体与多个附体相组合方式。与传统的流线形细长体水下自航行器相比,其外形与附体结构更为复杂。为了实现其功能要求,本文以降低阻力、并保持操纵性为目的,在参考现有水下自航行器的设计方案基础上,对航行器的外形进行了设计与优化。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对可着陆水下自航行器外形与布局进行了设计。采用了细长体主舱+两个压载水舱的总体布局形式,主舱和压载水舱由挂接支架连接,并采用十字形全动舵布局,推进器布置于航行器尾部。
2.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航行器主体线形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不同雷诺数、头尾线形、尾部长度、长径比对阻力的影响,得到结论如下:AUV的航行速度一般比较低,在其速度范围内阻力系数随速度变化很显著,所以仿真时需要特别强调其动力相似的条件;为了减小阻力,航行体头尾线形曲率变化应尽量小;尾部长度的变化也会对阻力产生影响,尾部长度越长,阻力越小;在满足航行体容积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长径比越大,阻力越小。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对航行体主体进行了减小阻力的优化设计。
3.在整体布局优化中,采用了NACA流线线形设计了舵、桅杆和压载水舱挂接支架的截面,以减小阻力。同时,尽量减小四个舵的舵截面厚度。对于桅杆和挂接支架的线形,在考虑其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在航行器整体布局中,使挂接支架和GPS天线桅杆保持一定后掠角来降低阻力,并对CTD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进行了优化分析。
CFD仿真结果证明,优化后的水下自航行器的阻力减小了37%,达到了优化目的。
|
|
|
|
1 |
吴家鸣;郁苗;朱琳琳;;带缆遥控水下机器人水动力数学模型及其回转运动分析[J];船舶力学;2011年08期 |
2 |
程道然;;景逸汽车空气动力学性能的CFD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08年09期 |
3 |
彭攀;李名殷;;多孔介质模型在电机温升计算中的应用[J];上海大中型电机;2009年03期 |
4 |
魏群;艾兴乔;姜湖海;宣明;贾宏光;;超音速光学导引头整流罩的形状优化[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2期 |
5 |
王堃;买瑞敏;周俊祥;;基于CFD软件的制导兵器气动特性[J];兵工自动化;2011年05期 |
6 |
刘泽华,宁勇飞,陈刚;空调系统静压箱的空气动力特性研究[J];流体机械;2002年02期 |
7 |
谭红霞;陈政清;;CFD在桥梁断面静力三分力系数计算中的应用[J];工程力学;2009年11期 |
8 |
李艳凯;范秦寅;董非;郭晨海;姜树李;;风机叶片翼型大攻角下气动性能的数值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0年12期 |
9 |
沈新荣;朱文斌;黎焱;章威军;李增珍;;恒流量风阀的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2007年02期 |
10 |
郑翔玉;贾小平;刘西侠;;小型高速两栖车水上行驶阻力数值模拟[J];舰船科学技术;2008年03期 |
11 |
刘承江;王永生;刘巨斌;;二维水翼空化流动的数值模拟[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
12 |
赵伟国;李仁年;李德顺;杨从新;张玉良;李晓鹏;;风力机专用翼型数值模拟中湍流模型的选择[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
13 |
刘钥;陈政清;张志田;;箱梁断面静风力系数的CFD数值模拟[J];振动与冲击;2010年01期 |
14 |
徐悠悠;谷良贤;;超声速进气道整流罩船尾形状及其底阻的数值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S3期 |
15 |
杜波;黄建伟;陈源;;潜艇指挥室围壳顶部型线构型[J];船海工程;2007年02期 |
16 |
李雪平;杨茂;;进气道布局对导弹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35期 |
17 |
林波荣,王鹏,赵彬,朱颖心;传统四合院民居风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J];建筑学报;2002年05期 |
18 |
王志
,黄荣华;螺旋进气道CAD/CFD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3年02期 |
19 |
袁新,林智荣,赖宇阳,陈志鹏;透平叶片的气动优化设计系统[J];热力透平;2004年01期 |
20 |
赵福云,汤广发,刘娣,刘志强,王汉青;CFD数值模拟的系统误差反馈及其实现[J];暖通空调;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