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小能耗率原理的河道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泥沙理论基础研究的不断完善,人们在研究河道水沙运动规律和河床演变过程时,越来越多的采用了水沙数学模型,研究对象也由一维逐步发展到二维乃至三维。水沙数学模型以其方便、高效、经济的特性,己经成为解决各种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首先对水沙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然后在前人对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和最小能耗率原理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基于最小能耗率原理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针对自然河道边界复杂,区域不规则的特点,本文采用了贴体坐标网格剖分求解域,将不规则的物理区域转化成规则的计算区域,生成平面二维的曲线网格,在边界附近保持网格的正交性,有效地解决了有限差分网格节点与边界不贴合的困难,同时又可以控制网格的疏密,保持网格的平滑性。
2.模型中的控制方程考虑了水流紊动粘性项和泥沙扩散项的作用,能较好地模拟由于岸边不规则产生的回流。同时还考虑了非均匀沙沉速、二维挟沙力和挟沙力级配等一系列问题,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精度。利用非耦合法分别求解二维水流方程和泥沙方程。采用Yanenko法将水流控制方程进行剖分,应用ADI法对水流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分别应用隐式差分法和显示差分法对泥沙方程与河床变形方程进行离散,然后用追赶法求解离散后的水沙方程,由此便完成了平面二维水沙运动方程的求解。
3.将最小能耗率原理引入模型计算中,用来确定河道在冲淤过程中河宽变化规律,及河道摆动幅度,克服了大多数数学模型只能计算固定河岸的缺陷。
4.利用黄河青铜峡水库实测冲淤资料,对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得到令人满意的验证结果,充分证明了本文研制的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
|
|
1 |
谭欣星,赵桂林;一种可调节正交性的网格生成方法[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2 |
陈祖军,刘朴,韦鹤平,谭显英;长江口水动力场、浓度场数值模拟网格生成技术的研究[J];海洋预报;2001年01期 |
3 |
孙新岭;张涛;李康宁;周杰;李先禄;;四边形网格生成的基区拼合法[J];金属成形工艺;2001年02期 |
4 |
柏延智;;贴体结构化网格的生成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09期 |
5 |
郑邦民,赵明登;三维一般曲线坐标变换、网格生成及流场、温度场计算[J];水利学报;1992年07期 |
6 |
郭云;有限元分析模型的网格生成方法及实现[J];机械;1996年05期 |
7 |
翁培奋;二维网格快速生成的一种方法[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5期 |
8 |
郑志镇,杨国道,李尚健,李志刚;一种全四边形网格生成算法[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11期 |
9 |
沙捞·巴里,陈界仁,陈国祥;河床演变计算中二维网格生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10 |
许青松,陈义良,叶桃红;燃烧室冷态流动的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
11 |
朱三华,刘建业,易灵;贴体正交曲线网格自动生成技术研究[J];人民珠江;2005年S1期 |
12 |
忻孝康,王浩;Poisson方程网格生成方法的一点改进[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2年S1期 |
13 |
杜丽惠,江春波;多种介质区域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技术[J];水力发电;2000年02期 |
14 |
陈海昕,李凤蔚,鄂秦,高超;复杂流场数值模拟中的网格生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15 |
曹红梅;郭彦;;计算网格质量评估方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6 |
赵峰,周连第,任安禄;通用三维分块贴体网格的耦合生成方法[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4年04期 |
17 |
朱松林,印霞隽,陆瑞松;直接控制网格节点分布的网格生成方法[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4年04期 |
18 |
唐毅,吴持恭,廖华胜,周著;复杂边界三维贴体网格的生成及其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96年02期 |
19 |
敬军;郑立捷;王楷;胡刚义;尹协振;;计算流体力学中变形运动边界处理方法及应用[J];中国舰船研究;2007年02期 |
20 |
李春,苏进,程新广,周昕,倪建华;偏微分方程网格生成技术在水泵叶轮设计中的应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3年05期 |
|